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下午,徐枫开车把楚萧雄接到了林家别墅。
      楚萧雄非常激动,要立刻去见宛若。
      林伯说:
      “你这样唐突而往,只会把事情弄得越来越糟。
      慢慢来,感情的事急不得。
      我们明天中午去那儿用餐,到时你不就见着她了?!”
      但楚萧雄还是很难平静下来。一个劲地问林伯和徐枫:
      他现在过的好不好,这么多年她都经历了什么?她怎么来到京城的?她……”
      林伯和徐枫只能把看到的一遍遍说给他听。
      唉,再稳重的人,遇到了爱情也会乱了方寸,像孩子一般地幼稚。
      晚上,楚萧雄几乎一夜未眠,他躺在床上,回忆着他们相识的点点滴滴。
      他俩是高中同学,宛若和楚萧雄都是学习上的标兵,但性格却截然不同。
      宛若天真烂漫,好说好笑,而楚萧雄却性格孤僻,不善言辞。
      楚萧雄非常喜欢宛若,两人经常在一起探讨问题,互相交流。
      时间一长,两人就产生了感情。
      十七八岁的年纪,风华正茂,情窦初开,两个年轻人私定终身,憧憬着未来的美好时光。
      高中毕业,那时就算是学习阶段结束了。
      当时还没有恢复高考。大学录取是直接从工人、农民和士兵中推荐产生,而不是通过高考。报名者必须当过三年以上工人、农民或士兵。然后经过严格筛选,层层审查,去上大学。这就是工农兵大学生的由来。
      中央政府把新生名额分配给各部,各省,和部队,再由它们逐级向下分配名额,一级一级地分到工厂、县、和师。政策以为,这样做打破了高校主要招收干部子弟的局面,会给工农子弟更多的上大学的机会。
      所以,毫不例外的,楚萧雄走进了家族企业。从底层做起,一步步接管了家族企业。
      而宛若回到了农村,成了一名农民。
      其实,宛若的家就在县城附近的郊区农村。离县城也就三五里路。
      但就是这三五里路,成了他们无法逾越的鸿沟。
      城里的人是城市户口,也叫非农业户口,而农村的人,就是农村户口。
      这在当时的社会是无法改变的,当你出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你终生的前途。
      非农业户口的人,即使再贫穷,国家也分配工作,有铁饭碗可端。
      而农村户口的人,就注定了你这一生就在农村敲钟上地,下地干活,面朝黄土背朝天。
      但这两个心思纯良的年轻人还经常见面。
      那时没法联系,他们就约定每十天就在县城图书馆门前见面。
      他们开心地去玩耍,去野外散步,有时楚萧雄会把宛若送到家门口,看着宛若进了土院墙大门,他才回头往县城走。
      而有时,宛若就又从家里追出来,给他抓把核桃,或者是摘几个院里的甜枣,再和他一起边吃边往县城走。
      两人就这样在这条路上,来回走着,谈着,吃着,笑着。
      那是他们最快乐的时光。
      但是不久,他们的关系被爷爷奶奶发现了。
      当爷爷奶奶知道女方的情况之后,断然拒绝,绝不允许楚萧雄和宛如再有联系。
      他们从小对楚萧雄严加管教,是为了将来以后要让他成大器,让楚家日渐低迷的产

第144章 往事如梦[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