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天一早,郝克苦还跟平时一样。
正常起床做早餐,吃完早餐送儿子上学。
临走前还会跟布青松亲亲,过去的不再提,雨过天晴。
可以说是布青松摸透了郝克苦的心思,也可以说是郝克苦把布青松拿捏的死死的。
反正谁拿捏谁也不重要,因为他们俩人的心,始终都在一起。
吃完早餐,布青松也正常的回到火锅店里上班。
虽然没有开业那些朋友的支持,但火锅店的生意依然很火爆。
就这样,经过了一个月时间的认证,也证明了布青松当初选这个位置的想法,是非常正确的。
别的火锅店,晚上基本都是6点半才上客。
而布青松这家店,5点半就有客人,6点半基本就能坐满第一轮。
就像他之前猜测的那样,吃饭的人们下班都会从这条街经过。
因为辉记老火锅的实力跟味道,也就成了路过人们的第一选择。
在开业一个月之后,阿米也认真的清算了一下火锅店里的账。
除去房租水电,还有员工工资,店里净赚了35万3千1百29块。
这个数字一出来,布青松就觉得自己一定会成功。
因为这远远超过了他的预期。
在他看来,这家店每个月没有15万左右的收入,就已经是很不错了。
如果能保持每个月35万左右的利润,这家店甚至能够超过老店。
阿米也跟布青松说道:“哥,我很有信心,让这家店每个月都能保持这个收入。”
“只要能让我们大家继续齐心协力,甚至还会超过这个数目,再创新高。”
布青松也笑着对阿米说道:“开火锅实体店,并不是卖那些可以无限销售的产品。”
“我们这家店,总共就只有44张桌子,每晚翻一台,就已经是极限了。”
“而且,周边的食客消费范围也就只有这么大。”
“就算我们把旁边的门店一起租下来,把店里的桌子扩充到144张,我们每个月的收入,也就在这个数字左右。”
“甚至还有可能会下跌,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阿米听了这么大半天,她真的不知道布青松说的是什么意思……
按道理来说,这家店的生意这么好,如果我们真能把它扩充到144张桌子,那肯定会更加挣钱。
阿米也向布青松提出了她的疑问,希望布青松能给她做一个解答。
本来,布青松不想说的这么透彻,想故意保持着一点神秘感。
但是没听懂的人偏偏又是阿米,他只能认认真真的对她说道:“其实,这就是一种眼睛,耳朵,还有鼻子之间的关系。”
“假如我们真把这里扩充到144张桌子,反而会让我们的生意越来越差。”
“因为扩充之后,不管在什么时间段,我们店里的客人都坐不满。。”
“这就是眼睛的问题,物以稀为贵,看得要长远一点,非常重要。”
“再者就是顾客用餐时的感受。”
“44张桌子是我们店的特色,用餐时人挤人,里里外外排着队,这也会是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这一点就是鼻子问题,有不一样的味道,才会有人去闻。”
“如果人人都不再讨论我们这家店,又怎么会吸引到别人前来感受呢?”
“最后的就是耳朵问题,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第345章 被逼无奈[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