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三岁随母亲嫁到这里,后爷爷对父亲很不好,父亲不到5岁时就随着大人去给地主家放羊,7岁时就能独自一人去放羊了。
夏天还好,即便光着脚丫,只要仔细躲避着锋利的荆棘针,趟过的草地,石板,细土,都会有股暖流按摩着脚底,缓解浑身的疲惫。炎热时,可以在树下乘凉,困了就赶赶蝴蝶蜻蜓。或是对着披满植被的空旷的山谷喊几声。饿了还能找点野果子吃。放羊归来,在河水里洗把脸也是无比的清爽。
可是一到冬天,那就是煎熬!有次父亲感冒了,浑身没劲,早上没早起来,后爷爷便一下子推开那间小破屋门,猛地从薄薄的烂被窝里拽出父亲来就打,:“都什么时候了还偷懒,还白养活你了!我叫你偷懒,我叫你偷懒,”边打边数落着
父亲难受的哭着
奶奶不敢惹后爷爷,只是在心疼的劝着:“看他这样子可能是生病了,要不也不会不起的啊”
“生什么病?偷懒的病!还生病?生死了才好呢,你再护着他,就和她一起滚出去!”爷爷无情的回着奶奶
父亲担心奶奶受委屈便流着泪应求着:“我这就去,这就去”
父亲被爷爷扔上了炕
父亲哭泣着穿上衣服,浑身无力的打着哆嗦晃出了门,寒风袭来,父亲像一棵受伤的小树苗一样无力抵御风寒,没走多远就晕倒在路边了.
多亏村里的一位大爷爷经过,看到倒在路边哆嗦着蜷缩成一团的父亲,赶紧把父亲抱在怀里喊着:“广同广同,你这是怎么了?”然后一试父亲额头:“呀!这么烫!都这个样子了这还出来干嘛呀?”
“去..放羊!”父亲无力的艰难的睁开点眼回道
“放羊!这连根心太狠了,孩子,你这个样再去放羊就没命了呀!”老爷爷眼里泛起了心疼的泪花:“咱今不去了,走,先去我家暖暖”
“别,我,我还是去放羊吧”父亲无力的说着眼角流下了痛苦的泪水
“孩子,你别怕,到时我去和你爹说,这不是要人命吗!”父亲整个人连病带冻的已经软弱无力了。
老爷爷把父亲抱回他家,放在他家炕上,心疼的给父亲脱掉草鞋破衣,心疼的数落着后爷爷怎么这么狠心!心疼的给父亲盖上虽然有补丁却是暖暖的被子,然后又给父亲喝了一大腕姜末温热水,又用酒搓了父亲的胸和背,父亲第一次这么幸福的暖暖的睡着了。
父亲一觉醒来,感觉浑身轻松多了,睁眼一看已是大晚上了,又在大爷家,父亲猛的坐起来,感知今天犯错了,没去放羊怎么回家!大爷爷和奶奶一直陪在父亲身边,怕父亲严重了,见父亲坐起来赶紧试了试父亲额头:“还有点热,这个样明也不能上山放羊!”大爷爷和大奶奶说着:“过会我送他回去和他爹说说”
“嗯”大奶奶应了声
然后大爷爷又问父亲:“孩子感觉好点了吗”
父亲点点头,赶紧找他的破棉衣,大爷爷奶奶看着父亲那皱着眉头满脸担心的表情就很明白了,赶紧拿过一身旧的还算厚实的棉衣裤,递给父亲说“孩子,穿这个吧,你那衣服那么薄穿着上山怎么行!不用怕,你在这吃了饭我送你回家”
“我,我想赶紧回去”父亲怕再挨打,也怕奶奶再被埋怨,就想着赶紧回去。
大爷爷奶奶就不让:“反正你这点回去也是晚了,还是吃了饭再走吧,好孩子,有大爷大娘在,你别怕,快吃点吧”说着把父亲带到桌子边
桌前大爷爷家的一双儿女早坐那里等着了
桌上乘饭的自编的小柳条筐里有热气腾腾的窝窝头和地瓜,还有几个煎饼,大奶奶敞开盖着菜的盘子,一小盘炒白菜,一盘炒咸菜丝,那时候都穷,可能是觉得可怜的父亲在,才炒两盘菜吃的。
父亲一直都是吃野菜或是树叶加点杂面蒸的窝头,好呢会有点咸菜,吃清水煮萝卜当饭那是常事(所以父亲后来生活好了后坚决不吃煮萝卜)。
从未吃过的这么香的饭菜的父亲,深咽了口唾沫,毕竟还是个小孩子,哪有拒绝好吃的的,可一想到后爹那怒气的狠脸,父亲打了个冷颤,很不情愿又有点担心的说:“要不,我还是走吧”
“别怕,你爹再犯浑以后大爷我养着你,”
”可怜的孩子,快吃吧“那奶奶心疼的递给父亲一个卷好菜的煎饼,父亲又饿又馋的肚子咕咕叫着,毫不客气的接过香香的煎饼大口大口的吃起来,大爷爷奶奶叹着气心疼的看着。
大爷爷家的孩子也时不时的不支声的有点奇怪或是心疼的边吃边看看父亲,父亲吃饱后,大奶奶给找了顶补着补丁的旧棉帽子给父亲戴上:“这是我家你那哥哥戴不上的,你戴吧,你那帽子都烂那个样了,里面也没多少棉花了,你娘也不知道给你添上点缝缝”父亲忽的觉得好心酸,可却从不会怪奶奶,因为他知道奶奶是做不了主的。即便自己穿的这个样,奶奶也难免遭后爷爷数落。
大爷爷领着父亲刚进家门,爷爷就从门后拿起笤帚就要打父亲,嘴里喊着:“一天死哪里去了?还敢不去干活,别在这个家吃饭了,给我滚的远远的去,白养活你这狼羔子”
大爷爷把父亲推到自己身后护着回着爷爷:“我说连根,你有点过了啊!这孩子都发高烧了,你还赶他去干活,他都晕倒在你家上面的路上了,要不是我抱回家,他还能活着吗?”
“死了正好,怎么不烧死呢?”
“死了正好,他死了你去干活养家?这几年不都是广同干活吗?你出去干过?你全家不是全靠广同干活挣吃的吗?你家老二也快8岁了吧?你怎么不叫他也出去放羊呢?广同好像还不到7岁就跟着出去放羊了啊,做人也别太狠了啊?他还是个孩子,你给他吃饱穿暖了,他才更有劲给你们挣饭吃啊!把他饿死冻死了,你们谁出去干呢?你出去干还是你那几个孩子,你也不用心想想。”
后爷爷好像也明白了点什么,没再吱声。
大爷爷接着劝说着:“这孩子是个懂事的孩子,你对他好点,他还会辜负了你,况且咱还指着他给咱挣饭吃呢。你说是不是?做人别那么过了!”
“这是广运穿不着的衣服给广同穿吧”大爷爷把衣服包放在炕上,又对爷爷说:“别打他了,他也大了,你再这样村里人会笑话你的。如再打他我就领他去我家了,我家巴不得再多添个干活的呢”然后对奶奶说:“别光顾小的,也关心下广同”
奶奶眼里含着泪很无奈的点着头说:“多亏你救了广同”
“这可怜的孩子,谁遇上也会救的,如是别人传出去,笑话的可是你们这做长辈的!”大爷爷说完撇了眼爷爷然后说:“我要回去了,你们都注意点吧,做人别那么狠!”
从此,爷爷没那么动不动就打父亲了,只是让父亲多干活,父亲也尽量多干多挣饭养活那一家人。
那时候村里没什么娱乐活动,唯一的就是听戏,记得有次地主家老人过大寿,请了戏班来唱戏,晚上父亲匆匆的吃了几口就去听,没想到一听就入迷了,上面唱着,他在心里模仿着。越模仿越是欣喜,觉得唱戏能使自己心情舒畅,其实这已是父亲唯一的爱好了。此后,不论戏团去哪村唱,他放羊回来都会走着去听去模仿。
从此,每天上山放羊时,父亲都会边时而的看看羊群,边不停的模仿着听到的看到的唱词与姿势,慢慢的,父亲像着了迷一样的喜欢,赶着羊群一出村头就开始唱了。在路上,在山上,村里人逐渐的喜欢听他唱了,因为都惊奇的发现这个可怜的小村民唱的是越来越好听了。
有一次市剧团应邀去别村演出路过此地,远远的就听到山上传来清亮的唱声。便停住脚步仔细的听确实不错,便向路过的人打听是谁家的孩子在唱,因为父亲整天唱几乎邻村的人也都知道了,便告诉戏班是某村的某某在唱,剧团领导记在心里。
过了一段时间后,剧团领导带着礼物打听着去了奶奶家,一进大门,团领导就高声问:“请问这是曲广同家吗?”
奶奶敞开屋门说:“是啊,有啥事吗?”
爷爷也走到门口问:“那兔崽子是不是又惹事啦?”
“不是不是”团领导说着向屋门口走去:“是想和您二老来商量件事”
爷爷奶奶把他们让进了屋里,招呼坐下后,团领导问:“广同今年多大了?”
“十岁了,怎么了?”奶奶也急切的怕有什么事回问着
团领导说:“你家有个好孩子啊!嗓音这么好!在山上唱戏十里八村的都能听到”
“哼,整天的闲的瞎哼哼,和狗嚎似得吵人”爷爷白了下眼没好气的回应着。
奶奶不好意思的碰了爷爷的胳膊几下。
“不不不,是确实唱的很不错,小小年级又没学过自己能领悟的这么好。真是了不起啊!”顿了顿又接着说:“我们这次来呢,主要是想征得二老的同意,希望你们能让广同来我们剧团,到时候我们一定好好
第3章[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