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章 加深友谊[1/2页]

大明阴谋家 屁都督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在床谓之尸,在棺谓之柩。
      报孝书曰讣,慰孝子曰唁。
      往吊曰匍匐,庐墓日倚庐。
      寝苫枕块,哀父母之在土;节哀顺变,劝孝子之惜身。
      男子死曰寿终正寝,女人死曰寿终内寝。
      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土人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童子死曰殇。”
      早旦学堂,临近中午。学生们在诵读着《幼学琼林》,声音抑扬顿挫,摇头晃脑。
      和21世纪的孩子读课文抑扬顿挫摇头晃脑区别的是,在古代这是一种记忆方法,在动作和音调的配合下,形成节奏感,以便加强记忆。(因为课文得通篇背,汗...)
      打个比方,就是类似rap自己去甩手、点头打节奏。
      明代启蒙教育都很早,有条件让孩子读书的家庭,一般孩子四五岁就进蒙馆入私塾或者请先生,开始读书。
      启蒙一般是要学习二到四年,主要就是让孩子认字、写字、了解生活常识、了解基础道德伦理等,不要求理解太深,不过一定得会背。
      通常是以三、百、千、朱子家训、幼学琼林等一类的启蒙读物为主,主要目的是认字,连带着学习基础常识。识字率高了,有根基才会开始读《孝经》《大学》《论语》《孟子》《中庸》等一类经典。
      “此段很白,还需要再释义么?有同学不懂么?”岑夫子发问。
      堂下童子异口同声的回复:“没有。”
      岑夫子在这个学堂成功的秘诀,就是当别的夫子要童子们摇头晃脑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时候。
      岑夫子会在学生们能通读全文,或背诵的时候,结合“集注、义疏”之类,直接给学生们讲义,让学生更快的了解书籍内涵,不是等知识积累后自我掌握。
      “好,那就停一停,今日考校开始,挨个到我这里来默文。”
      啪、啪、啪,戒尺三声响过。
      “嗯,‘珍宝‘贫富篇漏两段,今日受三,明日背不出戒十。”夫子淡然说道“下一个。”
      “三字连三十句都背不出,掌来。”啪啪啪...一双嫩呼呼的小胖手挨了二十下戒尺,肉眼可见的红肿起来。
      眼泪在眼眶中打着转,最后还是夺眶而出。
      “好了,三日后我会再考校,背不出再戒三十,回去记得多用用功。下一个。”
      叶成昌深吸了一口气,走向岑夫子作了个揖:“夫子好,人之初,性本...”直接背诵起来
      岑夫子点点头很满意:“嗯,不错,才来学堂一旬不到。三百千都能通篇了,不错,声韵也不错。你三百千中的字现在都识得了么?”
      叶成昌恭敬的回道:“都认得了,只是好多的还不会写。”
      岑夫子勉励道:“这个不妨事,书中是有些生僻字,笔画繁多。先认得,慢慢都会能写得,记得不会的要在沙盘里勤加练习。”
      叶成昌的繁体字读写,读是一点问题没有,认不得还不会猜么,不过写字确实还差一点。毕竟上上辈子没练过啊!
      放课午休,叶成昌走到那个挨了二十下戒尺的同学身旁:“潘潘,走,我给你打点井水去泡泡手。”
      “唉,谢谢昌哥。”
      刚才还抽涕稚嫩的小胖脸上挂起了笑容。
      院中有口带木盖的水井,盖上有口,但只有碗口大小,一节毛竹筒就是这帮孩子的小水桶。叶成昌打了几次水,倒在木盆里,潘蟠迫不及待的将手泡了进去。
      潘蟠也是六岁和叶成昌同岁。父亲名叫潘堰,是湖州府乌程县一代有名的商贾,经营的是湖州最有名的出产“生丝”。潘家夸张点形容就是家中巨富田连阡陌,地?装胫荨
      因为是老来得子特别宠爱,望子成龙所以起名‘蟠,有盘结、充满之意。也是期望儿子能如蟠龙一般积存实力,一飞冲天。
      为了孩子的教育和人脉,专门在应天府购房置仆。更是把孩子送进早旦学堂,让潘蟠早早接触“富、贵”同学。
      叶成昌奇怪的问道:“夫子都说要考校的,这几日你没背牢?”
      潘蟠左右看了看低声说道:“前几日,我爹爹来南京看我,给我带回一匹马,可听话了,这几日我一回家就骑马,昌哥会不会骑马?要不要到我家来骑一骑?”
      叶成昌惊讶了:“你不背书了?你还想三天后再挨三十下板子?”
      潘蟠狡黠笑了笑:“昌哥,夫子糊涂你也糊涂了?过两日就是旬休,我还有四天,还能再骑两天。”
      叶成昌呵呵了:“就你这样,四天以后还不是得挨打。”
      潘蟠满不在乎的摇摇头:“不会的,家中请的先生听说明日就到了,到时会教我背的。”
      叶成昌一阵无语,进学校上课,出学校补课,果然我种花家传统。
      潘蟠忽然笑着问道:“昌哥一会吃什么?我请客。”
      叶成昌不感兴趣,摇摇头:“不想出去,出去还得找夫子告假。”
      “没事,我去告假,夫子一准会放的,你等着我。”说完潘蟠一溜烟跑进了“夫子屋”,没一会就出来了,眉飞色舞的拉着叶成昌就往门外走。
      学堂门外,一辆马车车辕上,一个身影矫健的跳下,没几步就走到叶成昌和潘蟠

第4章 加深友谊[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