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鞍。等长大之后更是在马上放牧,在马上迁徙,在马上打猎,对于马的熟悉程度是我们汉人不能去比的,他们在套马和打猎时,经常需要在马上侧身做动作,而且歪着骑马也能去左右变换重心,这样更不容易劳累。”
头领恍然大悟,但是很快又皱眉道:“原来是这样,我也认识几个鞑子,他们就没和我说过这个。”
叶成昌莞尔一笑:“这种骑马姿势就是找个蒙古人来,他也不会教你,因为他知道你肯定学不会。我也是在机缘巧合下,一个蒙古老大爷教我的。”
————————————
次日清晨
潘蟠睡眼稀松的靠在车厢上,一旁的小果直接靠在叶成昌的大腿上睡着了。
昨日叶成昌和潘蟠睡在一间屋里,两人聊着天不知怎么就聊到了长江,说长江离别院不远要不要去钓鱼?便约好第二天早起,去江边钓鱼。
次日依照昌哥的作息,卯时不到鸡还未鸣,人就起了。
将小果和潘蟠提溜起床,三人坐着马车驶向江边,一路都是泥土地,车也行驶的很稳,不出一刻就到了江边。
将两人叫起,三人各自拿着鱼竿、竹篓、鱼食就往江滩走。
到了江边潘蟠丢下东西一屁股坐下,打着哈气:“昌哥什么时候能钓上来鱼啊,有点饿了。”
叶成昌没理潘蟠,继续埋着头组装鱼竿,鱼竿有三节是竹子和芦苇制成的,要按由细到粗插接在一起,鱼竿插好在钩上串好蚯蚓。
叶成昌才站起来对潘蟠自信的一笑:“等一会啊,饵马上就入水。”
豪猪毛做的鱼漂立在水面,顺着水流一直飘到鱼线绷紧才停下。
可“钓鱼翁”端着鱼竿没站一会,就感觉撑不住,鱼竿不但长,而且还重,以叶成昌现在的臂力有些承受不住,他索性找了块石头,将鱼竿架在上面,站在旁边看着。
时间一直在流逝,天际已经见白,气温渐渐上升,鱼漂仍一直没见动静。
可能是觉得早起挖的蚯蚓,不够新鲜、不够活力,于是叶成昌找了根树枝,跑到土地开始往下刨。
没刨几下一位扛着短竿的老者走过叶成昌身边,笑呵呵的问道:“小娃娃,在刨什么呢?”。
叶成昌没抬头继续刨着:“刨个蚯蚓,钓鱼。”
老者哈哈一笑,略有嘲讽的说:“哈哈,有刨的功夫,去草里抓只蚱蜢不好么?”
叶成昌听完停下动作一愣,回过味来抬头:“唉,对哦,谢谢老丈。”
谢完老者,就去一旁的草窟里抓蚂蚱,真的没一会就抓住了几只,捏着几只蚂蚱腿回到岸边。
岸边,刚才的老者站在不远处的回水湾前,正聚精会神的看着水面。叶成昌有些好奇,在路过老者身边时就停下了脚步,也看向回水湾。湾中水面相对主河道比较平静,远处的水面上偶有涟漪,一些长腿的水鸟站在前滩啄食着石缝,忽然水面上出现一个小小的黑点。
等不及叶成昌看清楚,身后的老者出手了,叶成昌就听见身后舞一声,老者将鱼竿打出...等坠子入水几息后,老者挥杆一刺,短竿立即感受到重量,略微有些弯曲。
老者迅速开始转动竿尾的轮子,没一会就将一个圆圆的生物收了上来。
众人一看是个王八,俗称甲鱼,又叫鳖。
早起三人组都被老人发出的动静吸引住了目光,所有的动作都尽收眼底,看完当场愣住,自己钓了半天什么都没有,人家来只出一手就是一个王八。
僵在当场的叶成昌,脑子里就飘过四字“有效做功”。
“你们这几个小娃娃看我做甚,看你们的竿子,马上就被水拖走了。”
三人回头,看到鱼竿正被一点点的拖进水里,还好小果离得近几步过去将鱼竿拿住提出水。
一条小泥鳅。
小果气得丢下竿子:“这得钓到什么时候才有的吃,还不如我下水捉哩。”
潘蟠看着小果认真的说:“这是大江,你看水走的多快,下去人就没了!”
小果却没有理潘蟠,自顾自的走向马车。
ps:勾鳖灵感来自《三才图会》中的一幅画。
第21章 郊游记[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