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汉书》:“昌哥来,伯伯第一次见,这是给你的见面礼。”
叶成昌不知怎得,鬼使神差就走到桌前,打开了《汉书》的包书皮。
拿起一本,外壳并非常见的蓝色书面,而是米色暗花书面,材质也不像是纸质有点像是绢帛。
翻开书面,内里是常见的包背一页十列,排版行格疏朗,字体均为细筋楷字,素雅清淡、简洁质朴,大小字粗细字,字字清晰,用墨稀薄分明。
行格外还有偶有前主人所作的注,虽只翻了一两页,但心中只有四字可形容“赏心悦目”。
神回躯壳,叶成昌放下书本,扣好包书皮:“谢过伯伯,都说一页宋版一两金,这太过贵重,侄承受不起这份礼。”
潘堰淡淡一笑,用一副不在乎的口气:“你与潘蟠即是同窗,也叫我一声伯父,就能受下这礼,长者赐,不敢辞。”
叶成昌看着这位大商贾豪气的模样,自知是推脱不过的,便行了一礼收下这份礼物。
这时潘蟠在一旁问道:“爹,这是什么?拿不动啊。”
说完便从一个长箱子里,抬出来一节黑乎乎的管子,潘堰看见赶忙站起来,几步到箱子前接过黑管子重新放进箱里:“这是佛郎机的鸟铳,这东西范禁不能拿出来。”
将鸟铳箱盖盖好,又转身将盔甲盖好:“这个盔甲也是范禁的,也要盖着。这批范禁的东西都是去年送你西洋镜的那伙西夷人送的,今天年又订货了,送了这些。”
“伯父,西洋人能直接和你们做生意?”
“当然能,只不过是很小部分。这两年有批蓝色天鹅绒是西夷人直接找我订的,要不是获利能多两分,我可不理他们,颜色和花纹与我朝所用不同,产出来只能他们用。”
“那西洋人大部分是怎么采购的?”
“大部分都是粤闽徽这三地商人下西洋贩至吕宋,再卖与西夷人的。我这批天鹅绒也都是徽商引荐来的,还让了一分的润与那徽商。”
“哦,小子冒昧问句,伯父手中每年产出生丝能价值几何?”
“唉,问伯伯就直接问,哪有这么多客气!伯伯能告诉你的会直接说,不能说的伯伯也不会支吾。整个大明生丝货值数百万两不止,数我湖州丝价值最甚,我家中产出仅九牛一毛。”
“伯父想没想过一直与西夷人直接交易,获利或许会更多?”
“是获利更大,但是不是所有西夷人都会来内地的。只有小部分西夷人会在月港或者粤地沿海收货自行运走,大多数的都是像我刚说的,商贩自己从月港出船至吕宋,再与他们交易的。
海上不但风大浪急,而且海寇也多如牛毛,盘根错节。没有门路、没有经验、没有气运直接下洋就是有去无回。
也就徽商、闽商、粤商这些狠人敢行船出海,且大多又能海满载而归。他们常年干这些无本的买卖,我们这些南直隶商人就是有船,也不敢随意下海啊!”
“哦,原来是这样,是小子想简单了。海上获利繁多,自然是有人觊觎的,不过朝廷的水师不管的么?”
“自万历初年间与弗朗机人合击林凤之后,朝廷水师再就没出过外海,现在又有朝鲜战事,首要备倭。海上海寇多如牛毛,朝廷鞭长莫及矣。现在情形哪怕是一同出港的货船,保不齐半路就对你下手,行伙并财货之事。
“我听闻世宗皇帝在位时有一海寇纵横东西两洋,风头一时无两?”
“嗯......确实有一位,徽人汪直。不过眼下海上都是小股海寇,若有五峰船主似的人物,买只旗子我等也敢再下海了!这辈子是不敢出海咯,就指望下一辈能进出海自由,海上的财比之陆上,不知多多矣!
“哦,这么说伯父也出过海?”
“刚掌家业年轻气盛,曾随松江布商们一起出过海,几次来回便不想再去了,行商虽是来回均获利匪浅,但是其中之辛苦与风险,一言难尽。”
ps:古书装订一般为蝴蝶式与包背式,就是只印纸张的一面,折叠后才是‘一叶。纸薄墨会透,所以只能印一面!
第23章 豪商贾[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