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属于我的产业了?”
“是的叶衙内,这处书铺就归你了。”
谁能想到叶成昌的第一个产业,居然是个印局。
上旬,到青路书铺,买写话本用的空册子,被店伙计钱春告知,断货了!
王掌柜解释,进货的那家印局,因为去年下半年开始,长期供货不稳定,导致多数书铺不再继续从他家进货,到了今年夏初就开不下去,彻底关门歇业了。
说者无意,听者有意。想赚钱,正埋头写话本的叶成昌,是一直没有头绪,但他觉得,这或许是个机会。便拜托韩述直帮忙,出面询问这家书铺是否愿意转让。
经过询问得知,这个印局虽说是印局,其实也是家书铺,基本所有的书铺都会自己印书,只不过在大城市竞争激烈,每个书铺印制的书目是各有特色。好比叶成昌常去的青路书铺,特色就是印制历科的优秀答卷和范文出名。
这家倒闭的印局,本身地理位置就不好,原本就是勉强经营,但在去年夏天,最老最有经验的雕板工匠去世之后,这家店便渐渐的撑不下去了。
一番了解,叶成昌决定拿下这个书铺。书铺老板姓路,年近六十,想将书铺与后面的两院房屋一齐出手,准备买清资产后,就回老家养老。
一间门脸,两进院子,不算门脸一共是六间主房、七间下房,前后左右都不挨邻家,孤零零的一座院子,位置在北城的蔡家巷北头,紧挨紫竹林街,略靠近神策门。老掌柜要求,契杂税买方付,净得二十两整。
叶成昌也没还价,直接很爽快的交了定金。让韩述直约好路掌柜与房牙,去县衙缴税过户,不过房主却是写得是潘春,因为钱是叶成昌问潘家管事晴姐姐借的,说好是借钱置产,不过叶成昌坚持要求房主落到潘家,等自己还上借款后再改。
等潘春来县衙办完手续,叶成昌才发现,潘春在潘家名为家奴,实为雇佣。
待县衙的手续办妥,回到书铺,房牙又准备带着一行人,去当地总甲处做交接,但韩述直看出了门道,直接亮出了自己的牙牌。
房牙毕竟也是半个文化人,不是那几个不识货的倒霉鬼,看了一眼就眉开眼笑的告辞了,说自己会和总甲说的,就不打搅几位贵人了。
“哼,还想吃我们一口呢,果然是车船店脚牙,无罪也该杀。”
“唉,人家又不是针对你的,我劝你大度点。走,仔细看看我这院子去。”
进了书铺,路老掌柜还在给铺子里的存书掸灰,看见他们进来,感叹了一句:“我这大半辈子都在经营这家书铺,有些感情了!”
路老掌柜带着他们进了院子:“我给几位介绍介绍这间院子吧,我买这院子的时候,现在的二进还没盖,原来是邻居家,是万历八年的年底才盖成的,不过没几年房主就准备卖了回老家,那时候印局接了不少活,来了不少雕版、刊字,房不够住我就将它买了下来。”
韩述直恍然道:“哦,一进里拆了左耳房改的二门,怪不得我说游廊怎么这么宽呢,是巷子改的吧。”
老掌柜笑着点点头,指着书铺继续说道:“现在这前脸是书铺,什么书都卖杂的很,生意一般。一进是印局和工匠住房,印局的工房分成雕版、裁纸、排字、印刷、装订它们占了三间主房中的两间。剩下最大的正房也被隔成三间,做了工匠住房,现在还住着几个老伙计,白天都出去找活了,不过月底会和我一起搬走的。”
说完一进院子,路老掌柜又带着他们去了二进:“二进也是三间主房,正房东西厢房,这进院的主房都没改,但其中倒坐房被改成仓库,门也被改到游廊下了,只留了一间厨房。二进我住的是东厢房,其他房我用不上一直是空着。二院里有一口井,一进有两口。”
听完路掌柜的介绍,叶成昌对路掌柜口中的几个老伙计很感兴趣,待路掌柜说完就立刻问道:“老掌柜,你剩下的伙计都是做什么的?”
路掌柜给叶成昌说道:“雕版和刊字,分别只有两个人会,其他的工序大家都会,平日里是我自己校版。”
&n
第34章 接手朴木书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