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首?秀才?你都是那听来的?别做梦了,我才学了几年?能蒙中就不错了,还能中案首?”
“万一呢,真中了呢?”
“再说县试中了也不是秀才,别想啦,快吃饭。一会还得去潘潘家呢。”
“不去看发案了?”
“今天老元会去鲁师傅家拿新刻刀,我拜托他帮我看了。”
今日是第一场的发榜日,之前岑夫子刚提县试的时候,叶成昌还有些幻想,但真到了考试临近叶成昌就不在乎了,想着这次就是走走过场体验下,等以后学时扎实了,再来认真考一场。
所以紧接着的第二天的二场,他都没去。只是跑步路过时看了一眼,人比第一场少了有三分之一,有信心或盲目自信的都没去考第二场,只剩些不自信的和求稳的还在排队。
刚吃完饭家门就被敲开,来的是岑夫子,手中还拎着了一大摞书。
叶成昌将夫子让进中堂,岑夫子还没坐下就迫不及待的将捆书绳解开,将书一一摊在桌上。
《四书大全》《五经大全》《性理大全》《资治通鉴纲目》《大学衍义》《大明律》《会典》《大诰》《九章》……
看着在场众人一头雾水,但叶成昌却有些冒冷汗,一股不好的预感由然而生。
岑夫子估计是赶路走的有些急,连喝两杯茶才开口说道:“我刚去县学看了发案,中了。这里的几本‘大全你最近先读几遍,读其经注多作时文,准备两月后的府试。”
《大全》类书籍是明代官方指定教材,其实叶成昌早就知道有类书,而且自家也有。
《大全》中不但含有他之前所学习的《四书章句集注》等内容,还另外集合了不少其他同类书籍,同时将“典故”和“引用”的时间、人名、地名、古今殊异都一一标注。
不过叶成昌一直是按岑夫子教导,读原文、读集注、读义疏,偶尔遇到不懂的典故或者引用时,还去翻五经、翻史集、翻通鉴、问夫子。
从未深读过《大全》,只是刚拿到时翻过一两篇,搬家后更是放在箱底没拿出来过。
或许是看出来叶成昌的疑惑,岑夫子指着那几本大全:“此《大全》虽说叫大全,可对不起‘大全二字,你若未背全、读懂四书五经,或从未作过时文,我决计不会让你看一眼。
现在你‘县试已过、文风已定,我可放心了让你读了。《大全》为举业之捷径矣,若学识不固文风忽变,极易被其经注影响,最后应试时只言经注,不知变通、呆板死硬。”
叶成昌好像听懂了些,默默的点点头,不过又指着其他书道:“夫子,那这些呢?”
岑夫子从衣襟旁摸出块青铜小章:“哦,我有那间书铺的会员,买完大全就顺便一起买了,还能凑个折扣。”
刚刚还在琢磨好像府试好像不考策论,其他类书读了没用的叶成昌,一时无语略有些尴尬,原来夫子去了自家书铺,还是个青铜会员,只得饱含热泪,赚下夫子这份书钱了。
两人又谈了一会,岑夫子给叶成昌定下新的学习计划,就独自回了学堂。
早在去年冬天前,叶成昌就正式在早旦学堂“毕业”,就不再去学堂里上课了,只是在每月的初五、十五、二十五、三十这几日去趟学堂,交作业顺便请教夫子问题。
送走岑夫子,叶成昌依照原计划带着新出炉的“全绘本”准备去户部街的潘蟠家。
叶成昌厚着脸皮拖更了近半年,只更新了一本“全绘本”,要不是这年头消息传播
第51章 再备试[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