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9章 传闻[1/2页]

大明阴谋家 屁都督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陆家村,位于观音山的北麓,村名中的“陆家”是全村唯一的望姓“陆姓”,而陆姓中最出名、最富有的一支,就是举人陆臬皋的家。
      虽然是陆家旁支,但由于陆臬皋家中,最近几代频频在科举中取得功名,而且不是举人就是秀才,在宗族中威望势显。
      经过几代人的经营,本村与附近邻村的土地,大半都被陆臬皋家归于囊下。
      这些土地,有的是同村、同族投献而来,有则是巧取豪夺而来。
      不过由于举人的身份,普通小民不敢与之抗衡,只能忍气吞声被夺家业,不过最近的一丝流言,让这些被夺家业的村民,喜出望外。
      传闻由于陆家村垦植山林过甚,破坏了黔宁王家族**风水,黔宁王在地下,以遣鬼将作法,向陆家村人索命,待作法七七四十九天之后,陆家村人将全部疯癫致死。
      这一消息,在一夜之间,迅速传遍了陆家村及其周边,而作为陆家村“话事人”的陆臬皋,也对此颇为头痛。
      因为村中真的有人,出现疯癫的症状,而且人数越来越多,虽然这些村民被灌入一些宁神清气的的草药后,能迅速恢复过来,但依旧是让村民们惶恐不安。
      现在村中的驴、狗、公鸡、桃木之类的辟邪之物,早已看不见踪影,纷纷被村民们捕杀、砍伐带回了各家充作避邪之物。(辟与避,好像都能用...)
      在陆家宗祠之中,一个白发老者跺着拐杖,向其他人说道:“我早说过,此事必不能为,你们非要强行为之,好了,出事了,你们说该怎么办?”
      说话的老者,是村中陆氏宗族的族长,也是陆臬皋的三伯。几年前陆臬皋与其同族富户,一同指使家中佃户,前去观音山山林间,开垦荒地。
      经过数年的艰苦开垦,终于将一片荒地垦为熟田,为此,还累死了一个佃户家中的顶梁柱。
      陆臬皋家中田亩众多,也经营买卖,如此巨富,为什么还要开垦荒地?
      一是为了在村中树显威信,二是为了隐匿田亩。
      所有垦熟的荒地会有免税年限,在到达之后,还是要被官府计算农税的。
      尽管陆臬皋是举人,可这里是什么地方?南直隶应天府江宁县,县官就是再怎么潜规则、暗箱操作,他也不会拿自己税收、政绩开玩笑。
      所以陆臬皋的田地,依旧是按国朝之初的规定,举人免粮二石,丁二人的标准执行,不过上田算下田,这种常见手段,肯定也是少不了的。
      但是只针对登记在册的田地,如果不在册田地,官府可就管不着了。将新田隐匿下来,那收成可就纯赚的。
      就为了这点虚无的威信和实在的利益,陆臬皋等人就不顾佃户死活,强逼佃户进山林开垦。
      现在传闻四起,眼看陆氏宗族就弹压不住,族长就赶紧聚集族中头人议事。
      “三伯,事已至此,话说这么多也是无用了,目前重要的是,如何平息这场风波。”
      “要我说,赶紧携三牲、祭品,再置办吹打响动,上观音山祭拜黔宁王,还有众位黔国公,求他们老家人息怒。”
      “这可不行,这么大动静,官府必然知道我等是真有隐匿田地了,要是怪罪下来,臬皋的名声如何保全?”
      “都些时候了,你们还想这些干嘛?族人性命要紧啊!”
      就在宗祠之中的众人,争论不休时候,陆臬皋家中的仆人,忽然跑到厅前通告。
      “老爷,村里出现个怪事,都拿不定主意,所以请你去看看。”
      陆臬皋捏着额头,为难的问道:“怎么,又有人发癔症?”
      “不是、不是…...是有人在狗肚子里,发现一块东西,上面还刻了字。”
      事情发生后,宗祠各位长辈就发令,对外口径一直,绝口不提疯癫二字,就说发癔症,以免消息传播。
      等一众陆氏头人,赶到事发地的院外,发现这个小院已经被围的里三层外三层。
      “是这样的,我们将狗杀了放血,存起来想着辟邪用,可又想想,这肉浪费了怪可惜的,所以就收拾了起来,结果在狗肚子里,发现了这块东西,老爷你看看这是什么东西啊。”
      陆臬皋仔细的端详着,眼前这块令牌似的东西,看了一会示意仆人翻面,翻过来之后他才确认,这是一块类似“驱邪花钱”的东西。
      铜制牌子表面绿锈斑驳,上部从螭龙纹处碎裂,缺失了一块,不过依稀能看清残留的文字。
      正面刻有一个“令”字,背面刻有“什么什么、斩鬼辟邪、永保神清。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的字样。
      在律

第69章 传闻[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