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章 来之不易的赈灾物资[2/2页]

农家傻女要逆袭 露生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也听说了。还听说,城中最近盗匪猖獗,不少店铺饭庄酒家被砸被抢了呢!”
      “这些人也真是刁民,就不能安份守已些吗?像我们这样坐等官府救济多好。难道官府会放任我们不管?外面早就说新来的节度使是个爱民如子的好官了。”
      夹杂在人群中的祝娘子忍不住直言道:“我听我家那口子说,洪灾过后第一天,官府便到曹家来,希望他能带头捐献些银两来救灾。但是曹员外只拿出一百两银子来。”
      祝娘子的丈夫在曹家做事,所以众人对她所说深信不疑。
      “这不是打发要饭的吗?扬州巨富啊!难得官府向他开一次口,就出一百两?至少也要出个一千两吧!”
      “呸!为富不仁。”
      “哼!越有钱越抠。”
      曹家虽地处溪柳村,沿着长溪住在村尾,但平日里从不把溪柳村的人当乡邻看待,极其冷漠傲慢。
      溪柳村的人对曹家除了羡慕忌妒,更多的便是忿忿不平。
      现在又听说了这么一桩子事,恨不得一人一口唾沫将他家淹掉。
      等众人发完牢骚,祝娘子继续神神秘秘的说道:“前日夜里,曹家在城里的盐庄、绸缎庄、当铺也被抢个精光,砸了个稀巴烂。
      曹员外告到节度府。
      节度府的人说,都是灾民干得。如果再不及时安抚了他们,只怕还会引起民变,到那时,只怕不是几个铺子被砸被抢的事了。
      但是那么多灾民,他们一时也没有办法,只能尽量的筹措银俩,及时发放下去。”
      幸亏祝娘子好记性,也幸亏她家丈夫消息灵通,竟能探听到如此机密之事,且源源本本的传了出来。
      “后来呢?”有人追着问。
      “当然是由曹员外牵头,组织扬州富户捐银捐物了。听说曹员外这回也是下了血本了,捐了五千俩银子,五千担大米呢!”
      众人恍然大悟,想必是曹员外权衡利弊之下,不得不大放血吧!原来自己还是沾了城中那些不听话的灾民的光。
      元月的脑中,忽然闪出昨日卢判官绝尘而去的一幕。
      *
      里正家院子里已挤满了人,有领东西的、有看热闹的、有帮忙分发的、也有官差在维持秩序。
      元月扫了一眼,看见除了粮食,竟还有衣服被褥,心道:不知道这被子是怎样分配?倘若没分给自己,那么就拿分给自己的粮食来换,不知道可行不?
      想毕,她又扫视了院内一遍,见有官差在但卢判官并不在。
      或许,自己猜错了,扬州城内真得闹盗匪吧?如果真是他的功劳,那么此刻怎会不在场呢?
      又或者,如此区区小事,何须他亲自坐镇?
      那先到的村民已经领到自己的那一份,喜气洋洋的往外走。
      元月他们几个后来的拦住他问:“都发些什么啊?还有,是怎么个发法?”
      “看!有米有衣也有被褥。米是按人口分,一个成年男丁一斗米,一个妇女七升米,老人儿童只能领五升。衣服和被褥是按户头分,一户人家一床被子或两身衣服,拿了被子就不能拿衣服。”
      听他这么一说,各人一边合计着自家能拿多少米,是领衣服呢还是领被子,一边按秩序排在了队尾。
      排在队伍中的元月,同祝娘子道:“我算了下,我家能领到三斗外加三升的米。不过,我想领两床被子。如果少领一斗米,不知能否多领一床被子?”
      “嗯!你也可以问问别家,有没有人家不要被子,只要米的?”祝娘子也帮她出主意道。
      元月点了点头。
      排在队伍前面的一个刀条脸的瘦子突然回头,冲元月道:“你家怎会领到那么多米呢?”
      “怎么没有?”元月顿觉好生奇怪,这人怎会这么说?
      “你家里只有你和辛二郎两个小娃娃,合起来也不过一斗米,怎会是三斗加三升?”
      “啊!长生和阿耶不算吗?再者,我已成年也应该有八升啊!”
      “辛老丈和长生还不知道死到哪里了呢?怎么还会有他们的?”那人讥笑道。
      元月忽然想起,这人是刁家老二。
      难得他竟也老老实实的排着队!不过元月顿时变没了好脾气。
      “你亲眼所见吗?”元月冷冷的瞪他道,“那么,烦请你告诉我在哪里?如果没有亲眼所见,就不要胡乱咒人,小心伤了你的舌头。”
      刁老二却不理她这茬,而是指指前面嚣张一笑,道:“你等着看吧!”
      果然轮到元月时,里正念道:“辛家,大米一斗加三升。”然后又抬眼问她,“你是领被子,还是领衣服?”
      “里正,你把长生和我阿耶的漏掉了”,元月急忙道。
      刁老二领了物资后并没走,而是一直站那等着看元月的笑话。此刻,阴恻恻的来了一句:“那他们人呢?”

第6章 来之不易的赈灾物资[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