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进城,元月原先是计划和和二郎一人背一筐黄瓜去西湖歌院卖得。
现在——
空手进城倒也轻松。
再者,没了黄瓜的牵绊,俩人也能放心大胆的在城里逛上一逛。
所以,去村口渡头等船时,她笑着和辛二郎说:“这世上的事便是如此。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阿姐,你怎么懂那么多呢?”辛二郎忽道。
呃——
不过是书本上现有的一句话而已。
元月转念一想:嗯!等再挣多一些的钱,也送二郎去学堂,让他也成为一个博学众采之人。
俩人一路说说笑笑,走到村口渡头处。
长溪已经通船,虽不是主航道,但作为运河的一条支流,每日也是船来船往、络绎不绝。
她们到时,遇见刁老三和刁老四也各自背了筐在等船。
辛二郎扯扯元月的衣角。
元月拍拍他的手,安慰道:“待会,我们不和他们搭一条船。”
这时,一艘载客的快船停在了码头。
刁家两兄弟撇了一眼元月和辛二郎,迟疑着没有上船。
元月见此情形,料定他俩也是不愿同自己同乘一条船,便拉了二郎,绕过他俩跳上船。
从溪柳村至扬州城,两文一位。
元月付了船钱后,二郎在旁念了句:“一根黄瓜没了。”
元月心中好气又好笑,但面上仍若无其事的说道:“该花得钱还是要花得。
尤其作为一个男子汉,不能过于看重钱财,也不能事事计较。
那样会失去顶天立地的气概,还会束缚你的眼界。”
辛二郎似懂非懂的“哦”了一声。
船走出一里地后,辛二郎悄悄道:“阿姐,我刚刚经过刁四郎身边时,好像闻到一股黄瓜的清香味。”
“哦”。元月看向辛二郎,想起刚刚那俩兄弟背着遮得严严实实的竹筐。
还有两兄弟不愿与他们同乘一条船的情形。
果真形迹可疑。
元月叮嘱辛二郎道:“等会,我们下船后不要急着进城,守在城门口等他俩过来,再暗暗跟着。”
辛二郎点点头。
到了通化门码头,俩人下船后,便找了个僻静的地方坐下,注意着码头上的动静。
“阿姐,他们来了。”
元月顺着辛二郎手指的方向,果然看见刁家两兄弟坐了另一条快船过来。
只是——
到了通化门的码头时,他们并没有下船。
而是坐着船继续往南走去。
辛二郎立即问道:“他们是要在广济门下吗?我们也过去。”
“算了”,元月摇了摇头,“也许他们是在永通门下船也未必可知。但种种迹象已足以证明,我们的黄瓜就是他们偷得。”
“那么,为什么不去抓个现形呢?”辛二郎不解的问。
“即便我们跟着,看见他俩当街卖黄瓜,也无法证明那黄瓜就是我们的啊?”
“怎么会呢?全村只有我们一家有黄瓜。”
“他们可以说,是在别处贩来的啊!”
“怎么可能?刁家父子一直都是好吃懒做、偷鸡摸狗,哪里会贩黄瓜来卖?”辛二郎气愤填膺道。
“不过,知道是谁偷得也不错啊!总比逮谁都像偷咱家黄瓜的贼那样防着。我们也防不过来那么多人,是吧?这下知道了,以后仔细防着他们就是。”
难得兜里揣了这么多钱进城,元月今日心情好到爆棚,大有“腰缠万贯下扬州”的万丈阔气。
比起辛二郎的气愤难平,她倒是看开了。
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难过也没有用了,不如不理,让自己心情好受一些。
“走,我们进城去!”元月带着辛二郎穿过子城,直奔繁华的罗城而去。
渐渐得,辛二郎被城中的繁华热闹迷了眼,也忘记了先前的不快。
东张西望着,一张小嘴更是叽叽喳喳个不停。
“阿姐,你看——胡人小孩,真可爱耶!
咦!阿姐那楼怎么这么高?
哎呀!栖灵塔真高耶!平常站在村口看,不过一根烟囱大。
到了面前才发现,竟这么高!
咦!那里卖什么的?我们也去看看。
阿姐……”
元月的计划是:先吃饭,再买衣,最后买粮食。
粮食那么重,背着满街跑多累的慌啊!自然是要放在回去时再买喽!
扬州城——元月再也熟悉不过,大街小巷烂熟于胸。
毕竟,原主在兰若寺出家清修时,多半时间都是跟着种菜师傅进城胡混的。
她先带着辛二郎去了长寿坊。
那里的吃食好吃还不贵,闻名整个扬州城。
带着辛二郎去了往日自己常去的王记,元月买了两碗偃月大馄饨外,又买了一大份的手抓羊肉。
辛二郎吃得油光满面,心情欢畅,将所有的不快统统抛之脑后。
同时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有钱真好,以后他要努力的赚钱,狠狠的赚钱。
&nb
第25章 路遇,被睨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