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里有着很大的一块空地,自从被毁后,便一直荒着。
既无人开恳,也无人居住。
如今荒草丛生,着实可惜。
自己为何不将葡萄苗移植在那里呢?更何况,它紧临扬州城。从节度府到兰若寺大约半个时辰都不要,很是方便的。
甚至自己可以在那里安家,白天去节度府当差,晚上回兰若寺管理这些葡萄苗。
一想到这,她整个人又开始振奋起来。
于是,第二日便同辛二郎俩人各背了一大筐葡萄苗去了兰若寺。
因着地大,而他俩力气又不足。
元月暂时用了一个讨巧的法子:算好每棵苗的位置,拨掉周边那一小块的荒草。
至于更多的荒草,留待以后住进城里后,一点一点的除掉。
干了一天的活,一棵苗没栽下,就干了一件事——拨草。
第三日,俩人又将家中余下的葡萄苗背了过去,然后一棵一棵栽种在草丛里。
将所有的苗移栽下,已是第四日的事。
栽完,浇水。
元月告诉二郎,将那些干草覆盖在葡萄苗根部,既能保温也能保湿。
“真得吗?”闻言,辛二郎诧异的笑了起来,“没想到,我们偷懒还偷对了。不过阿姐,这草不拨还有一个好处,你没发现?”
“哦?”
“藏在草丛里,无人发现。那这些葡萄苗就不会被人拨去,也省了我们天天在这守着防着。”
元月笑了起来。
他这是被刁家偷怕了。
*
离开溪柳村,去节度府的那日,祝娘子娘俩将他俩送至渡口,方恋恋不舍、挥手告别。
节度府原来的老花匠,前些日子请了丧假。
一时半会是回不来的,而满园的花花草草却需要人照顾。
管事的便想找一个人来暂时顶替一下。
恰巧,卢景裕推荐了元月。
既然是卢长史介绍来的,他哪里敢怠慢?
立即将元月和辛二郎领至后偏院,一个独立的小跨院,说:“你俩就住这里吧!收拾下,看还缺什么,我让人给送过来。”
然后又道:“事情不多,就是给花草浇浇水,收拾一下枯枝落叶。
这工钱一月本是一百文,但是你带着阿弟来,府里还要管他吃住,当然要扣掉一些,来抵他的食宿钱。
这样,就给你五十文吧!
吃饭呢!这府衙里所有差役仆人都是去前跨院大厨房吃的,到点开饭,过时不候。”
元月点头,表示知道了。
“嗯!你们先收拾,一会我让人带你去园子里走走,熟悉一下这里的环境。”管事交待完毕,便离开了。
待他走后,元月打量那屋子。
屋子不大,靠里墙有一长炕,可供好几人并头睡。
大约从前,是供府里的单身下人住的。
炕上有炕席,还有炕桌。
桌上茶壶茶碗油灯都有,似乎什么也不缺。
元月放下东西,去屋外水井里打了一桶水,和辛二郎俩人将屋内擦洗干净。
然后,将自己带来的被褥放在榻上,以炕桌为界,一个在东,一个在西,铺了两个铺。
忙完这些,两人又都洗了手脸。
元月先帮辛二郎换上祝娘子为他们做得新绵衣。
然后,自己也换上新绵衣,重新梳了头。
一直都不会梳发的她,即便换了女装,也只是将头发在头顶挽一个髻,再用那只木簪给簪起来。
刚刚收拾停当,元月便听见外面有一个大娘叫她的名字。
忙走出屋子,向那大娘见礼。
“原来是个小娘子,我当来得是个小郎君呢!那你可收拾好了?我带你去这府院里走一趟,知道哪里是你能去的地方,哪里又是需要你负责的事?”
“那有劳大娘了。”
元月恭身谢过,回身又叮嘱辛二郎,好生在屋里待着,不要乱走乱闯。
辛二郎应了声知道了,便坐在院子里的大石上,打量周围的景致。
元月跟着那位大娘,前院后院都走了一遍后,心中暗道:怎么这里的房舍布局、亭台楼阁、假山流水等等这样熟悉呢?
到底是自己从前去哪些古典园林见过,还是原主之见生活过的地方便是这样子的?
甚至连大堂、二堂这些地方,她也非常熟悉。
熟悉到不用那位大娘说,她便知道这屋子的功能用处。
元月脑海中又浮出那日的景像:假山、秋千、扶疏花木……
难道原主从前待得那地方也是节度府?
如果是,那就好办了,毕竟天下节度府是有限的,自己寻找起来也容易些。
想到这里,不禁暗自庆幸,没有拒绝这份差事。
那大娘领她在园子里转了一圈后,又将厨房指给了她看,并将用餐时间也告诉了她。
“到点吃饭,不要错过哦!去早了,不开
第49章 初到节度府[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