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大的一间屋子,陈设也极其简单,只有一床、一几、两只隔几对放着的蒲团。
而对面墙上开着的一扇窗,此刻正严丝缝合的紧闭着,遮住了外面的光亮,令人看不出此时是白天还是夜晚。
屋内,床与几之间的空地上生着一只火盆,炭火很旺,发出噼啵的声音,将小小的室内,炙烤得一室温暖。
火苗跳动,室内明明灭灭。
这是哪里呢?很陌生的一个地方啊!
元月心头不由得升起一丝疑惑:既然卢长史救了自己,为何不将自己带回节度府中呢?
她试着坐了起来,却发现自己身上的衣服已被换过。
心里不由得一紧。
她想下榻,可榻旁并无一双鞋子可穿,想着地面的冰冷刺骨,只得半跪在床上,扬声问道:“外面有人吗”?
果然,隔壁便有了动静。
不大一会的功夫,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妪挑帘进来。
那外面是黑的,原来这是夜间。
“小娘子可醒了?”老妪一脸和蔼的笑容道。
元月怔愣的看了她一眼后,扯着自己身上的衣服道:“阿婆,这是你帮我换得吗?”
老妪愣了愣,随即笑道:“是啊!小娘子那天来时,衣服全部湿透了。老身就拿了自己的衣服给你换上了。”
“哦!”元月放下心来,“那我的衣服呢?”
“已经帮你浆洗干净,搁在我那呢!”
“这是哪里?我睡了多久?又是谁救了我,将我带至这里的?”
老妪没再回答她,却道:“小娘子饿了吧!我先去弄点吃得给你。”旋即便退了出去。
过了小半天,她又托了一碗汤饼进来。
仍是一脸笑意的道:“这大半夜的,灶下已经没有了热饭热菜,临时煮了碗汤饼,所以耽搁至现在。”
元月见她端了饭食进来,忙起身下榻。
只是双足刚刚落地,便觉天旋地转险些跌倒。
那老妪放下餐盘,便作势要来扶她,好在元月定了定,终是稳住了身子,赤足走向矮几。
脚步虚浮,着实无力。
那老妪见了,忙道:“忘了给小娘子一双鞋了,喏!先拿老身的用着吧!”她从隔壁拿了一双粗布履过来。
元月先行谢过后,接了那双鞋子,套在了脚上。
老妪无事可做,便坐在对面瞧着她进食。
虽然腹中饥饿难耐,但拿起筷子的力气也是没有的。
元月颤抖着手,拿起汤匙喝了几口漂着几许葱花的面汤。
老妪见状赞许的点头道:“小娘子多日未进饮食,是要先喝点汤润润肚腹才可。”
“是啊!从前在家,每次病愈时祖母也是这般说,且也只给我一些清粥小菜之类的吃食。说是太过油腻会伤及肠胃,要缓缓给它一个适应期。”
说罢,元月的脸上微微漾起一丝笑意,却丝毫不察此话有何异处?
到是那老妪听罢,心中有些奇异:平常人家,饥一顿饱一顿的,哪里懂得这些养生之道?
再观这小娘子形,言谈举止、行立坐卧皆是受过良好教养的样子。
心中便对她的身份来历有了些猜测。
几口热汤喝下去,元月感觉喉咙的肿痛似乎也不是那么明显了,又开始追问这是哪里,谁救了自己?
老妪示意她先吃,自己则开口缓缓道:“这里是我家阿郎在北固山下的老宅。平常只有老身一人在这看守屋子。”
“北固山?这里是润州地界吗?”元月惊讶的问道。
老妪点了点头。
“那——你家阿郎有没有说过,他是打哪救得我?”
老妪摇了摇头。
“哦!”元月垂下了头。
看来并不是卢景裕救了自己。
那晚,他们并没有过江,所以她应该是淮南地界落得水。
现在居然到了润州,难道是河水将自己送过来的吗?
只是看阿婆这神色,显然不是。
那她为何又一副讳莫如深的模样呢?
一碗热汤饼下了肚,元月不仅有了力气,也顿觉身体滋润了。
元月放下碗筷,恭谨问道:“阿婆,我是不是睡了很久?”
老妪点了点头。
“那我昨夜是几时到得这里呢?”元月又追问了一句。
老妪笑了起来:“算起来,你来此已有五日了。”
“啊!?”元月不可置信的看着她,半晌说不出话来。
自己只是睡了一大觉,做了一个梦而已,怎么就过去这么多天了呢?
那老妪见她如此表情,解释道:“小娘子这些天一直处于半昏迷中,身子忽冷忽热的有些吓人。
如果不是大夫受了我家阿郎之托日日来为你把脉、调药,再给你灌下,恐怕还要再等上几日才
第85章 北固山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