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21章 李真儿和朗宁[2/2页]

农家傻女要逆袭 露生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作意向书,分发给众人看。
      张世谦看过后,忽问道:“那酿酒坊打算安置在哪里?”
      元月解释道:“暂时,便在何府。”
      “为何?”
      元月坦然道:“资金有限。”
      闻言,张世谦点点头,道:“我家在西市有几间铺子,到是可以腾出一间来卖酒。所以,你这上面租房这项便可以省了。”
      “那在好不过了。”元月谢道,“嗯!铺子也折算成股份,年里一同按股分红。”
      张世谦扫了那几人一眼。
      众人皆点头道:“要得。”
      于是,进入下一个议题。
      张世谦逐个问愿入股之人,投多少银俩进来?
      张家两兄弟当即道:“五百俩。”
      左明哲和他妹子商量了会,道:“二百吧!”
      张大川拿眼瞪他:“你家里有那么多田庄,且俸禄也比我等多,怎得就出二百俩?”
      左明哲道:“难道要出二百五吗?”
      众人哄得一声笑了起来。
      元月知他是对自己的酿酒坊不放心,担心投进去的钱打了水漂,所以
      忙从中劝阻道:“二百俩足矣。众位阿兄切莫强求。”
      最后一圈商定下来,数张世谦投入的最多:铺子一间,白银五百。
      元月则当即重新拟定了合约,与他们过目,并签字划押。
      最后,元月道:“既然是七位阿兄鼎力相助的,不如酒坊之名便定为:《七侠庄》如何?”
      张世谦笑着点头道:“此名甚合我意。”
      于是,众人又举杯,为《七侠庄》干杯。
      酒至耳酣处,众人又吵吵着让何溯抚琴吹曲。
      何溯当然也不推辞。
      很快,紫云楼里便传出丝竹管弦之声。
      那江畔赏荷的游人仕女,侧耳倾听这曼妙的乐声,心中皆忍不住暗道:京中又有什么喜事了吗?不然,贵人们怎得又在此聚集饮宴了呢?
      *
      清风徐徐,送进阵阵荷香。
      来得几个小娘子,有得彼此原本相熟,今日又凑到了一处,自然呼朋唤友,生出许多热闹事。
      吵吵着要临池赏荷。
      恰巧今日又是七夕。
      当即,便忙着各色乞求占卜。
      作为东道主,元月自然是要奉陪的。
      但作为穿越过来的,有三十高龄的现代人,对这些小娘子的言行,还有这些玩法,在心中却是哧之以鼻的。
      幼稚,幼稚,真幼稚。
      奈何,今日自己是主,来者皆是客。
      她也只能虚以伪蛇。
      更是在乞求时,故意放水,输她们一头。
      那陆家小娘子忍不住道:“何七娘,扬州那里的小女娘七夕不乞求吗?怎得你对这些既生疏也不知呢?”
      元月笑笑:“这倒不是,只是我生来手笨,不够巧。”
      “怎会呢?那你葡萄酒怎么酿得绝佳?”陆家小娘子不解。
      张家小娘子听了她俩的对话,不禁凑了过来,道:“何七娘,你在扬州时可认得淮南节度使家的李小娘子?”
      “李真儿么?”元月问。
      张小娘子点点头。
      元月观她样子似乎与李真儿很熟,便没瞒她,道:“认得。”
      “哦!那你可知,她现在已回到京城?”
      “是吗?”元月心中称奇。
      李节度使去世不足两月。即便他们当时就从扬州出发回京,也不可能这么快就能赶到京城的。
      毕竟,李真儿一个千娇百媚的小娘子怎能日夜兼程、马不停蹄的往家赶?更何况还带着棺椁。
      似乎看穿了她的心思,张小娘子道:“李节度使是在回京的路上去世的,那时他们差不多已出了安徽地界。所以才会与你们前后脚回到京的。”
      元月听罢心情颇为复杂。
      自己当日走时,并未同李真儿道别。
      如今她扶灵回京,自己明日无论如何都应去探视、慰问一番。
      张小娘子又道:“你回京后,可见过朗宁公主?”
      元月又是一惊。
      记忆中何洄第一次见到朗宁公主时,还是十年前,何太后的寿宴上。
      老太后喜欢热闹,尤其喜欢小孩儿。说是,一帮子夫人、娘子低眉顺眼的,除了会说几句喜庆话外,便个个像是泥塑的人般,中规中矩的。还是小孩儿好,活泼好动又天真烂漫。
      所以阿娘进宫赴宴时,便带上了何洄和何溯。
      与其他公主不一样,朗宁聪明早慧,善解人意。
      当她见邻座的何洄,衣衫被碰翻的杯盏溅上汤汁时,便主动领着何洄去凤阳阁,她的寝室里更换衣服。
      自那后,她们便成了朋友。

第121章 李真儿和朗宁[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