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06章 怎么才能先发制人?[2/2页]

抗战之浴血大兵 秋一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华夏士兵和日本士兵扭打在一起,这股敌人被消灭。
      黄梅兴站在阵地前,兴奋地拿起步话机,准备向孙元良报告喜讯,突然飞来一颗炸弹,黄梅兴倒在血泊中。
      这天的战斗,第二六.四旅伤亡1200余名官兵,其中18个连长殉国,黄梅兴旅长阵亡。
      战斗虽然胜利了,但旅长殉国了,二六.四旅的官兵们心情十分沉痛地等待着上面派新的旅长来指挥。
      张治中在指挥部听到黄梅兴殉国的消息,眉头皱成了大疙瘩,他一方面因黄梅兴的殉国而伤心,又为战斗如何继续下去而担忧。
      “八·一三”之前,日军驻上海的兵力仅5000余人,从建制上说,只有一个海军陆战队。当时,张治中分析敌情后,曾上报蒋光头,要求集中三个师兵力,在敌人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一举歼灭这股敌人。如果蒋光头接受他的建议,胜利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可是,“八·一三”后,敌人经过充分的时间准备后,有了坚固的防备,再要打这股敌人就不是一件易事了。更让他担心的是日本到上海的海上距离,军舰三天可以赶到,也就是说,日军的增援部队8月19日就可抵达上海。如果日军的增援兵力赶到,就会抢滩登陆。他想起这些,不由埋怨起优柔寡断的蒋光头错失良机。
      怎么办?张治中急得团团转。他想派兵堵截日军的增兵,却不知道敌人选在何地登陆。再说,自己又有多少兵力去堵截敌增兵呢?他拿起电话,向蒋光头报告了自己的想法。蒋光头回电说:一、力争在日军增援到来之前结束战役;二、正在向全国各地调集部队向上海增援;三、可请教德国顾问团,如何歼灭现有的5000日军。
      在张治中来电话的前三天,蒋光头接到军统局长戴笠的密报,8月10日,日本陆海军召开紧急会议,磋商向上海增兵一事。8月12日上午,日本内阁召开会议,一致举手批准了陆海军的增兵报告。8月12日下午,陆军省和总参谋部提出向上海增兵的方案,计划动员30万兵力和8.7万匹战马。8月14日午后,先头两个师团接到命令,在大阪、长崎集中,15日登舰。
      蒋光头接到这份密报后半小时,戴笠又送来一份密报,8月15日驻上海的海军陆战队司令谷川清,向日本海军第二次求援,海军军令部为了救急,急令驻华夏旅顺口的横须贺镇府第一特别陆战队、吴镇守府第一特别陆战队共1400余人,和佐世保海军陆战队两个大队1200余人,立即开赴上海。
      蒋光头连接两份密报,同军政部长何应钦、副总参谋长白崇禧紧急研究决定,命令第十八军、第五十四军、第三十九军、第七十四军、第六师和炮兵第十六团开往上海,担任蕴藻浜以北至长江岸边及浏河以东地区作战,既防日军在上海登陆,又便于迅速歼灭5000余日军。
      根据各方面情报,蒋光头预感到淞沪战役规模将会扩大,时间也会延长,参加兵力也会逐渐增多,便下令成立了大本营机构,下设六个部。大本营六个部长天天开会研究对策,大幅作战地图上画满了红蓝箭头。他们讨论攻守策略,常常争论不休。尤其是晚上,大本营内灯火通明,常常持续到拂晓
      在攻击爱国女子中学的战斗中,第26……4旅的参谋主任邓?仓行R约巴ㄑ杜诺?0多位官兵一起殉国了。旅长阵亡的消息使官兵们极为悲痛,部队暂时失去了指挥,攻击不得不停了下来。
      浓重的阴云笼罩着上海,天边雷声隆隆。8月14日的攻击战中,第26……4旅共伤亡千余人,其中527团阵亡了7位连长!
      第87师261旅在旅长沈发藻的率领下担任左翼攻击。
      据《申报》报道,14日“整日血战,我军左翼阵线,已进展至杨树浦,将公大纱厂日军包围”。激烈的街市攻坚战在每一条马路和每一幢楼房之间展开。261旅也是zy军中能打能拼的主力部队。“一·二八”淞沪抗战时,如今第88师师长孙元良和第36师师长宋希濂都是这个师的旅长。师长王敬久当年是副师长。长脸细眼的王敬久是黄埔一期的留校生,他以善于指挥见长。在1930年的中原大战中,他所在的2师与冯玉祥争夺陇海路上的田庄车站,双方杀得难分难解,2师伤亡了四个团长仍然攻占不下。这时,师长顾祝同命令王敬久带领部队投入战斗,他以沉着机智的战术,一举反攻成功,并击退了冯玉祥部队的多次进攻。这一仗使王敬久升任旅长。
      对于上海地区的抗战,第87师和88师、36师等部队在沪宁杭地区构筑了大量的工事阵地。第87师先承担无锡至江阴一线的工事构筑,后来又筑苏州、常熟一线的部分阵地,永久阵地上有机枪掩体和观察哨、通讯枢纽、指挥所等,全部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射击孔、了望孔和出入口都用钢板门窗,还有密封防毒设备,这是一套整体防御的国防工事。
      “七七”事变后,备战的第87师为了掌握日军动向,曾经派出连长以上军官穿着便衣,分批到上海进行实地侦察,特别是虹口租界内的地堡、街垒,按自左至右的顺序,统一编号后,标志在5000∶1的地图上,每一个据点的通道、射向、兵力以及配置的武器,登记在另册上,每个团都印发一本。所以,这次进攻战能迅速地把敌据点围困起来,一个一个地攻占,与预先的周密侦察和事先的充分准备是分不开的。
      陈家行、张家宅、陈家巷……261旅在这一地区与日军展开了激烈战斗,虽有不少的伤亡,但反复争夺,连战连捷,一度夺回了沪江大学,又占领了日本海军*场。261旅的另一路部队迫近到租界外面的姚家桥,与兄弟部队一起包围了海军陆战队司令部。以刘安祺为旅长的259旅肩负攻占公大纱厂的任务,他们在陆家宅和观音堂几度与日军遭遇,但势如破竹,难以阻挡。攻陷公大纱厂后,乘胜向引翔港进攻。
      处于劣势的日军不甘心撤退,他们乘台风过境的时机,在上风方向点燃民房,大肆纵火,妄图以火龙阵阻止八字桥附近的华夏军队前进,我方官兵顶着浓烟烈火奋勇冲锋,所向无敌!
      流离失所的市民们在烈火和战乱中呼号!
      当天晚上,蒋光头电令张治中:“今晚不可进攻,另候后命。”
      张治中两眼盯着手里的电文,一声不吭。开战才两天,却两次命令“不可进攻”。几个月来苦心部署的攻击计划全被打乱了。
      本来,乘增援的日军还没有到达之前,凭借初战告捷的昂扬士气,可以一鼓作气把虹口的日军扫进黄浦江。可是军令如山,身为统率上海作战部队的司令官,只好依zy的命令行事。
      张治中的心里乱糟糟的,他不知道蒋光头的意图究竟是什么。早晨攻击开始的时候,国民zf外交部针对上海租界外籍人士要求上海为“不设防城市”的言论,发表了义正词严的重要声明。声明道:“和平确已完全绝望,牺牲已到最后关头,御侮救亡,义无反顾……决以当年喋血淞沪、长城之精神,扫荡敌出境,不达保我领土主权之目的,誓不终止。”正是这种坚定激昂的民族气概,鼓舞将军再战淞沪。
      根据“一·二八”之役的经验,在领命之前,张治中向蒋光头提出关于再战淞沪的战略建议。他认为对付日军有三种形式,一是他打我我不还手,如“九·一八”的东北;二是他打我,我才还手,如“长城之役”和淞沪的“一·二八”;第三种是判断他要动手打我,我先打他,即先发制敌。他建议应接受以往被动挨打的教训,这一次要采用第三种形式。蒋光头认真看了这份建议,他在报告上批示:“应由我先发制人,但时机应待命令。”
      如今,一天一个命令,一个命令进攻,又一个命令停止进攻,这叫什么“先发制人”?

第506章 怎么才能先发制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