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20章 转入防御[2/2页]

抗战之浴血大兵 秋一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r/>      3营首当其冲。官兵奋勇搏斗,伤亡十之八.九。营长黄廷辉负了重伤,8连长和9连长阵亡。1营赶来增援,与千余日军肉搏拼杀。激战了两小时,日军死伤累累,不得不退却败走。
      阵地前,草黄色服装的日军尸体和丢弃的枪支弹药不少。1营官兵收拾了枪械,本想从敌尸上搜些文件证章符号,可是一无所获,只在一些日兵衣内发现一方白布,上有“南无阿弥陀佛”的毛笔字,还有两面白底旭日的日本军旗。
      还没有打扫完战场,日军的炮火又开始发疯般地射来,接着大队步兵朝1营冲来,1营伤亡大部。师长即令1团主力逆袭,1团1营2营从左右两翼向日军包抄,顽强的日军拼命抵抗,华夏军队前仆后继,最后把残敌*进了一居民家。
      日军凭借门窗阻击。2连一次又一次的进攻都被击退。营长发火了:“用火攻!”
      火点着了,日军拒不投降。烧了半个多小时,烟火中发现重机枪2挺、轻机枪5挺、步枪30多支,还有一堆焦尸!
      在第1师右翼的第78师是从商丘来到上海战场的。9月5日到达南翔,师长李文奉命以策应第1师的正面战斗为己任,派出468团1营加强1师的正面防守。
      78师是9月11日拂晓开始受到日军大规模攻击的。从早到晚阵地上一片烟火,激战时,每秒钟约有五六发炮弹爆炸!冲锋和反冲锋无以计数,双方死伤甚多。这场血战惊天动地,zy社记者发出战地电讯:
      据午夜所得报告,昨日战事重心,完全移至杨行与月浦线。日军由吴淞方面进犯时,全凭猛烈炮火作为掩护,计参加作战之日军大炮,共达100余门。华夏军队以血肉之躯,与日军弹药相拼,作战精神之勇猛壮烈,足以惊天地而泣鬼神。当前晚华夏军队由杨行后移时,日军尚未发觉,仍以重炮猛轰两小时,然后始以步兵前进。华夏军队俟其接近,即予猛烈反攻。战至昨晨,日军卒不支溃退,死伤之重,得未曾有。惟华夏军队再进至杨行镇时,敌又以重炮飞机轰炸,华夏军队不得已再将阵线稍稍后移。迄午夜止,仍对该方日军,严密监视中。
      zy社又道:罗店与浏河之间,自昨晚至今晨,亦发生猛烈激战。
      于此同时,上海人的抗战热情也在高涨之中。
      王晓籁登高一呼,万众响应。举国上下,掀起了捐款热潮,共募捐了航空救国款3,000多万元!
      卢沟桥的炮声燃起了王晓籁五年前的抗日热情。作为上海市商会的会长,参加抗日救亡活动,这是义不容辞的事。他看过很多戏,他的许多人生哲理是从艺术中领悟到的,他看越剧、昆剧,也看电影,但最爱听京戏,他还喜欢演唱,于是他是上海滩的京剧票友,他的拿手好戏是演《三国志》中的司马懿,那是一员威赫的战将!
      三点钟开会,王晓籁两点半就到了天后宫的商会。商会被推举为筹备委员会,王晓籁责无旁贷地要负起责任来。
      今天来的人更多了,第一特区市民.联合会的张一尘、余耀球、汪曼云、曹志功,第二特区的黄香谷,市教育会的黄造雄,银行公会的王延松等,大教联的康选宜以及沪南区市民.联合会、律师公会、会计师公会、总工会、市农会、钱业公会、上海市地方协会等团体50多人出席。代表们一致推选王晓籁为会议临时zx,他主持会议。
      “各位:华北风云日趋紧张,我人欲救国灭敌,必应有一个统一的组织方可发挥巨大力量。今日只是筹备性质,因时局急促,未能多作准备。今见《zy日报》载着首都业已成立各界后援会,选出zy国府等二十一机关为执委。兄弟个人意见,首都既有此组织,上海为中外观瞻所系,据救国不能后人之义,本市各界尤应起为全国各地倡也!”
      50多人一致同意王晓籁的提议,决定将原“援助抗敌将士联合会”更名为“上海市各界抗敌后援会”,到会团体向zy发电,表示“和平必须抗战,抗战始能和平”与“一致奋起,作全力战”的抗日主张,并派出代表北上慰劳29军。
      担任筹备委员会zx的王晓籁,负担起了实际的责任,他与各界磋商联络,又经zf批准登记,于7月22日上午10时,举行“上海市各界抗敌后援会成立大会”。
      全市500多个团体2,000多人出席大会。各行各业,各派各d济济一堂,气氛热烈。
      叮叮咚咚的摇铃一响,zx团成员杜月笙、虞洽卿、周雍能、陶百川、汪伯奇、王晓籁、钱新之、张寿镛、陆京士上台就位。2,000多人一齐肃立,高唱“三民主义,吾d是宗”的d歌,向国旗及孙中山总理遗像敬礼。再聆听一遍总理的遗嘱,牢记“同志仍须努力”的教诲。
      全场静默,向抗敌阵亡的将士们寄以深深的哀思。
      王晓籁zx向全体人员报告道:“今日上海各界举行抗敌后援会成立大会,实因国家已至危急存亡之秋,我们上海370万市民,应一致起来御侮抗敌,成立后援会。宗旨是要统一意志,整齐步骤,集中一切力量来救国。目前的国难与以前不同,敌人步步进*,非将我亡国灭种不止。所以目前应付国难,不是暂时而是持久的,不是局部而是整个的。各界后援会是包括全市农工商学370万全体同胞,取一致行动,努力于救国工作,并望人人本着自爱爱国,自救救国的精神,以挽救国难。”
      大会通过了组织纲要,确定了“作抗敌后援,共谋完整国土,复兴民族”为宗旨,推选了121人为执行委员,组织执行委员会。监察委员25人,组成监察委员会。推出35~45人,组成常务委员会主持日常工作。
      2,000多人的口号呼喊出了同仇敌忾的心声:
      “一致抗敌!”“肃清汉奸!”
      爱国的热情像野火春风燃遍了大上海。在抗敌后援会的旗帜下,各系统各部门分工成立了专门的委员会:童行白为主任委员成立了宣传委员会、沈怡任了技术委员会主任、顾馨一为粮食委员会主任、组织委员会主任是姜豪,专门筹集抗敌经费的是杜月笙为主任的筹募委员会、钱新之任供应委员会主任,任务是慰劳抗敌将士,还有颜福庆当主任的救护委员会、社会局长潘公展为主任的救济委员会、公用局黄伯樵当主任的交通委员会等等。
      “八·一三”上海战事爆发,全市民众真正做到了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抗敌后援会为了集思广益,出谋划策,研究处理各项问题,又成立了一个设计委员会。设计委员会委员都是抗战领袖及各界名流,他们是:沈钧儒、郭沫若、杨德昭、彭文应、林康候、邹韬奋、吴经熊、王造时、钱俊瑞、章乃器、史良、胡愈之、钱亦石、沙千里、李公朴、冯和法和左舜生。他们的任务是组织各种专门人才,征集民众对各方面的意见建议,为各方面设计并答复各种问题和咨询。8月23日成立当天,就面临着一大堆紧急事项:是否需要设立中立区,如何防止外汇流失,如何维持生产,如何维护后方秩序,如何维护战区教育,如何节省汽油等。年逾花甲的沈钧儒是这个委员会的主任,他德高望重,髯须半白飘飘垂胸,作为“七君子”之一的沈老,为抗战不怕吃苦,不怕坐牢,被各界誉为“民主人士左派的旗帜”。他是7月31日才从苏州监狱中被释放出来的,还没有休息,就投入了支持抗日的洪流。
      每天中午,抗敌后援会zx团成员以及各委员会的负责人在国际饭店举行工作聚餐会,大家边吃边谈工作,相互协商,分头负责,完全是战时作风。上海市长俞鸿钧也时常来国际饭店参加中午聚餐的zx团会议。这个官方批准的上海最具声势和权威的民众团体是万众一心的象征。
      在“抗敌”的大旗下,上海的男女老少,汇聚成了浩浩荡荡的铁流!
      上海市地方协会会长杜月笙毛遂自荐担任抗敌后援会筹募委员会主任。这是一个责任重大的职务,以“地方领袖”自居的杜月笙要显示一下他的威望。
      他很自信,也很自卑,他道:“我原来是强盗扮书生,现在是蚯蚓成了龙,在社会上有地位了。”这个摆水果摊出身的阿混是靠黄金荣的栽培才羽毛丰满的。在一般人眼里,他是一个人不人、鬼不鬼、菩萨不像菩萨的魔怪。有人说他“三头六臂”,一个头长一张笑眯眯的绅士白脸,另一个头长一张红彤彤的官员虎脸,还有一个头是青面獠牙的帮首凶脸。六条手臂分别握着刀枪、烟枪、赌具、官印、算盘和账本。他靠结交军阀、官僚、政客壮大势力,他贩鸦片、开赌局、敲诈勒索,他也讲积德行善慷慨助人,甚至,在外国侵略者面前,还有不屈的爱国义举。
      个性复杂的杜月笙是旧上海光怪陆离的缩影,他是那个时代的产物。
      搞募捐他有经验。早在1924年,齐燮元和卢永祥两个军阀在上海附近打仗,四乡居民流离失所。杜月笙别出心裁地参加了一些慈善团体的救济工作。没有钱,他指使爪牙拿着捐簿到商店工厂一家一家强征硬募,凭“杜月笙”三个字,谁敢说个“不”字。
      杜月笙成了“大善士”。此后,凡有天灾兵祸,他便热心“善举”。在上海大肆募捐,这类无本生意,有名有利。
      有一年四川遭水灾,杜月笙主持募捐救济,他亲自登台进行赈灾义演,他能唱京戏,他和王晓籁、张啸林登台客串,杜月笙扮演黄天霸,他虽然爱看京剧,小老婆姚玉兰又是京剧名角,但杜月笙唱得不行。他有一副精致的行头,他的服装道具精美豪华,他的票卖十元一张,比梅兰芳的票价贵一倍。但杜月笙是“义演”。为了响应“航空救国”的号召,杜月笙买了一架法国教练机送给上海飞行社。不久孙桐岗从法国学航空回来为国效劳,杜月笙又买一架送给他。这两架飞机,名“月文”号和“月辉”号,望着一个“月”字,杜月笙喜气洋洋。
      最出风头的,是1932年的“一·二八”抗战。蔡廷锴血战淞沪,上海滩一系安危。史量才、黄炎培、钱新之和杜月笙等人组织了上海市地方协会,杜月笙是副会长,他在学生界和文艺界组织起战地服务团,又在工商界带头募捐。炮火硝烟中,他与王晓籁、黄炎培等十多人,驱车到十九路军军部,送去大量罐头食品和生活用品,并为十九路军募集了900万元大洋!蔡廷锴军长动情地道:“35天血战,十九路军永远不会忘记一个人,这就是杜月笙先生。”
      这一次是全民动员,声势和规模比以往任何一次都大,特别是募捐的意义,不是救几个难民,救一个上海,这次是“救国”!
      杜月笙立即召集筹募委员会的人开会,确定捐款定名为“救国捐”,由银行或钱庄代收,所捐款项,全部公布。所得捐款,全数汇呈军事委员会统筹支配。凡捐2,000元以上者,可照捐款的人意志使用。捐款1,000元以上的,由上海抗敌后援会发给褒奖状;3,000元以上的,由上海市zf发褒奖状;5,000元以上的,呈请国民zf颁给褒奖状或荣典。
      办法一定,杜月笙立即在报纸上刊出大幅广告:“抗敌后援会筹募救国捐”十个字赫然醒目。
      和广告一起刊登的,还有捷足先登的近300人的捐款人名单。这些闻风而捐的市民,多者五元十元百元,少的一角二角伍角。施修德先生捐助的,是五百瓶擦枪油。
      “八·一三”沪战爆发!杜月笙立即奋起。当天,他就发出紧急呼吁:
      血在沸腾,心在亢奋,耳听着隆隆的炮声,眼看到熊熊的火焰,全面抗战御侮的战争开始了。这正是我们毁家拼命、为国牺牲的时候。亲爱的同胞们,再不要迟疑,肩负起筹募救国捐,接济前方忠勇战士的伟大光荣的责任来!
      持有金银戒指、饰物、器皿、货币的人们,请快快捐送南京路老凤祥银楼、法大马路宝盛银楼或小东门九霞银楼代收。
      持有现币的人们,尽量捐出现币来,固然很好;假如手边现币不多,能够拿出zf公债、银行存单或者开发银行支票充作捐款,也无不可。
      在各银行、钱庄休假期间,《时事新报》、《大晚报》、《申报》、《新闻报》、《时报》、《民报》、《大公报》、《立报》、《华夏日报》、《神州日报》等报馆,均可代收救国捐款及物品。
      把国当家的上海民众,以空前的热情献出自己的一切!
      8月16日和17日,捐款千元以上的团体和个人不少。上海地货同业公会捐1,000元,中南银行全体同仁捐了5,400元,上海棉花行同业公会捐15,000元,上海交易所联合会捐款30,000元。
      住在租界里的上海人,虽然马路上灯红酒绿,无线电台仍然播放轻柔温馨的夜曲,但黄浦江北岸的炮声清晰可闻,战火烧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住在法租界福煦路明德里的全体住户,自动发起户户捐款行动,各住户、房客,以及男女佣仆,一起慷慨解囊。有一位小姐捐出了金戒一只,总共捐款620.35元。拉都路明霞屯的住户,自动集资了44元,派人送到《申报》馆,请报社转交给浴血的将士。明霞屯共十多户人家,其中三四家小康住户却分文不出,这44元钱数量不多,可全是女佣和车夫们的血汗钱!
      8月中旬,抗敌后援会调查了571户人家,得知捐款5元以下的有406户,占70%。杜月笙感慨地道:“民众不富,但爱国热心高涨!”
      上海国医(中医)药团体同仇敌忾,他们组织了中医药界救护团奔赴战场救死扶伤,在全行业掀起捐款献金活动。第一天共捐纹银100两、现洋200元、银盾56两。国医团体呼吁夫人小姐迅将金银饰物及现洋硬币全力募捐,共赴国难。

第520章 转入防御[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