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9章 上兵伐谋(二更)[1/2页]

谍影王牌 万紫千红总是喵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贝丽安。
      谢明珩和这个女人至今已经三年没有见过面了,但当他每次看到这个名字,脑海里仍然会出现那个金发碧眼的身影。
      ——有时候觉得像一场经久的噩梦,但无意想起,又十分庆幸自己年少时那份狂狷。
      1928年,谢明珩赴美留学。三个月一列的固航邮轮从上海出发,经日本、檀香山,最终在美国旧金山着陆,中途历时整整120天。
      谢明珩孤身一人,带着行李、乐器、书,还有学费和生活费满满一包的现金,挤在一间狭小的船舱里。
      虽然受美国退还“庚子赔款”,号召中国青少年赴美留学的影响,有不少年轻国人愿意远渡重洋求学求志,但是船上的读书人还是只占了小部分,整体的氛围实则三教九流,鱼龙混杂。
      漫长的旅途中,有人赌博有人抽大烟,有人晕船呕吐或旧病复发,有人因为一些难以启齿的龌龊的交易染上疾病,然后传染病又终结了一小部分人的生命。
      如果船快到终点了那还不算太糟糕,水手会把尸体抬下去,然后核实身份再联系大洋对岸的死者家属,但是如果是在半路上,那就很难预测会如何了——谢明珩曾在夜幕下看到几名水手把尸体顺着航船的轨迹抛进大海。
      相比之下,谢明珩是幸运的,直到下船,他只是被偷走了一把小提琴和一些生活费。
      但不得不说,两辈子第一次出国,谢明珩被狠狠甩了一个下马威——等他终于提着箱子来到纽黑文市,站在耶鲁大学大门口时,都已经1929年了。
      谢明珩从始至终都把自己规划得非常明确,如果他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那么他必须想办法让自己的能力配得上自己的野心。
      这一路耗费他太多时间,所以当时时间已经十分紧张。他来美国,不是来抱着《华英字典》去一字一句注释《圣经》,也并非要和一群外国佬继续研究老祖宗的四书五经、诗词鉴纲。
      他需要得到一位老师的青睐,这位老师必须具备很高的社会地位,在学术界、金融界或是政界有一定的影响力。谢明珩要找一个靠山,也要给自己走出第一条路,既是为未来的留学生活做一个保障,也是为下一步计划做基奠。
      当时的美国、德国、苏联、日本都是留学的首选,谢明珩考虑了国际地位和未来的国际形势等诸多方面,最终选择来到美国,报考了和中国渊源颇深的耶鲁大学。
      耶鲁大学人才济济,但谢明珩还是一眼就关注到了贝丽安。
      因为谢明珩清楚地了解,直至20世纪30年代,即便一些先进的西方国家已经因思想的解放和教育的普及,开始有意识提升女性的社会地位,但这个过程终究是十分艰辛且漫长的,并且此时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的快速蔓延,女性的社会地位再次大受打击,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就业妇女成为了大萧条的“替罪羊”。
      然而尽管在这样的环境和局势下,贝丽安依旧光鲜夺目,不论外表气质,还是事业地位,仿佛所有人都敬畏她。并且最重要的一点,她曾教过中国留学生,最近毕业离开的一位,如今已经顺利成为一名柏林比较法学会会员。
      谢明珩从来都能坦然直面自己的野心。
      他想方设法接近贝丽安,而他和贝丽安的相遇,还要从纽黑文雨季里的一支玫瑰说起。
      满怀抱负的少年来到咖啡屋,向窗边的一位女士递上了一支精心挑选过的含苞待放的玫瑰,他虽然被这位女士衬托得有些落魄,但他的眼里始终有光。
      女士优雅而博学,少年懵懂而自信,他们相谈甚欢,彼此各怀心思。
      之后,意料之中的,贝丽安确实是个极其优秀的女性——品貌出众、美籍德裔、学识渊博,这些摆在明面上的身份无不被粉饰得光鲜亮丽,为人称道。
      学术上,她对谢明珩要求严格,就专业与资源而言,也是倾囊相授,毫不吝啬;生活上,在谢明珩被破产的房东扫地出门后,贝丽安很快给他提供了新的舒适的住所。而谢明珩也十分刻苦,他从来都是虚心接受贝丽安的教导,对于她提的要求总是不折不扣地完成,同时他也表现得十分体贴,一度令贝丽安以为,东方的男孩都是这样温柔。
      师生二人一直相处融洽,看似风平浪静地过了两年。
      直到有一天,贝丽安突然笑着问他,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她曾不止一次问过谢明珩,谢明珩没有多想,仍然像以前一样给了她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但是这次,贝丽安却说:“米歇尔,你不坦诚。”
      她带谢明珩去见了一个人,同时递给他一把枪,人是邮轮上偷他东西的盗贼,枪是一把崭新的柯尔特。
      这是谢明珩人生中第一次见到

第29章 上兵伐谋(二更)[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