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章 鹦哥巷[2/2页]

谁都会变老 蕾依西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多有意思的名字,大约是先辈们随意叫出,却叫得形象便一直遗传下来,如葫芦肚、豆芽街、担水巷、站马道、圪垛巷、夹扁头巷、鹦哥巷……葫芦肚和豆芽街以形似命名,站马道在古代是一个贩马的集市,夹扁头巷顾名思义,这是一条窄到不能再窄的巷子,胖一点的人需要侧身才能通过。西郭家巷中保存着一棵年逾千年的老槐树使这条巷子变得极不寻常。那老树盘根错节,犹如一条打坐的深海老龙,而头顶的枝枝丫丫则是它渴望再次穿越天空的龙爪。有人说这棵槐树是城里最古老的,也有人说城隍庙的那棵比这棵还老一些。
      在市楼正对面与南大街相连有一条幽深的小巷,据说在这里曾住着一块神奇的大石,它安安静静地躺了好多年,突然有一天被考古学家意外发现,鉴定是一块年代久远的鹦哥化石,这条小巷也跟着沾光,叫做了“鹦哥巷”。
      “鹦哥巷”一共有十几处民居。其中一处住着大地主,是这条巷子里唯一的一户有钱人家。那院子从外看门庭敞阔,门口还蹲着一对雄武的矮狮子,这后来便成了这一带孩子们嬉闹时的坐骑,但旧时却不敢,连有钱人自家的孩子也不会,怕冲撞了神灵。进入院子,里面是典型的四合院结构,所有的房屋布局严谨、尊卑有序,建筑美中又蕴含着一种文化之美。正房按照传统布局坐北朝南,后面还附有一个精致的小花园。正房之上是一座娴静而婉约的绣楼,到五十年代还在,后来便一度消亡了,那是院子里唯一没有保存下来的东西,只空留一座通向房顶的石质楼梯让人生出无限遐想。
      看了这里再看向别处,其余的院子仿佛是为了衬托地主家而建的,大多畏畏缩缩、破破烂烂,从街上尽可以一览无余,但也没什么妨害,因为穷人的家同他们的胃一样空空如也,没有什么怕丢的。
      我们的主人公离开的那个院子就挤在这些破败的院落之间。

第一章 鹦哥巷[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