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空气刚刚收敛夏日的浮躁,对于正式步入高三的学子而言,其中还夹杂着一丝紧张与对未来的迷茫,或许多数人并不这么认为,然而这是林语涵十分看重的一年。
晚自习结束后,他迅速收拾好自己的东西,离开教室踏上回家的路。
朗月当空,凉风习习,他知道,母亲此刻正在家中等他,不管他劝了多少次,母亲还是要等他一起回来后才肯吃晚饭。
天色已经很晚了,林语涵匆匆拉开院外的门栏,手却忽地一缩,门上铁迹斑斑的锈片擦到了他的手掌,他不甚在意地看一眼手心,一道淡淡的红痕留在掌心里。他盯着那块锈片看了片刻,伸手将它揭下,又借着院中昏黄的照明灯,仔细地检查铁门表面,用自己的手轻轻抚过,确定再没有地方会划伤到其他人,才转身把铁门从里面锁上。
这个两层独院住着两家人,房东住在一楼,是已过花甲之年的老夫妻,林语涵与母亲林惠芬住在二楼。独院是三十年前盖的,年代已久,其中二楼就是后来加盖的一层。
九点半,林语涵通常到家的时间,林惠芬站在二楼窗口遥望,儿子刚进门时的细心动作全被她看在眼中,她欣慰又疼惜的笑了,下一秒表情忽然痛苦地扭曲,林惠芬按住胸口,艰难地咽下涌上喉头的不适。
林语涵走在楼梯上的声音很轻,这个时间,老夫妻已经睡下了,他不愿打扰到他们。林惠芬背过身去调整自己的表情,强忍着身体疼痛,当林语涵走到二楼的客厅,她就笑意满满地走到锅边取下蒸笼,将热乎乎地饭菜端上桌。
林语涵放下书包,帮母亲一起准备,“妈,下次你就先吃吧,不用等我。”
“妈习惯了。”林惠芬说,“快来坐着吧,你吴姨和陈伯专门给炖了腊肉,他们闺女从外地寄回来的,今天刚寄到,你陈伯就说要给你尝尝。”
吴姨和陈伯就是住在楼下的房东,林语涵从记事起便与他们住在一起,两家人感情很深。
林惠芬爱怜地把腊肉几乎都夹到林语涵的碗中,一定要看着他吃下,林语涵也只有面对母亲才会露出笑容,他平时冷清的面容在这个时候仿佛组成了世间最柔和的线条,温馨的晚餐在母子二人轻声交谈中静静度过。
高三时间紧迫,每一个学科的老师都想把自己所有知道的内容一股脑地塞给学生,时间飞逝,九月底,月考来临。同时班级里也出现了一些传闻,比如国庆之后会有新生加入,有人猜测转校生,有人猜测关系户,毕竟能在高三的节骨眼上加入重点高中的非富即贵。
穆阳作为本次月考的监考老师之一,负责监考第一考场的首门考试科目国语。考场按成绩划分,第一考场汇集了高三的精英学生,座位号也是按高二的期末成绩所排。
高三六班有五名学生考进了第一考场,其中就包括林语涵,穆阳拿着考卷走入考场,台下立刻传出嗡嗡的讨论声,学生开始交头接耳,林语涵身后的女生轻声对旁边的同学炫耀,“这就是我们班主任。”
“真好,我们班主任就是个老头子。”
林语涵看向以监考身份站在讲台上的穆阳,正带着笑容地对大家说:“别紧张,要相信你们自己的实力。”穆阳的笑容就是最好的鼓励,很快就缓解了考前的紧张气氛。
穆阳走下讲台,细心地理好每一份试卷,分发到考生手中,走到林语涵的位子时,他轻声说:“加油。”
林语涵惊讶地抬头和穆阳温柔的双眸对视一眼,穆阳点了点头,眼中是对自己学生满满的信任。林语涵愣住,仿佛忽然间从秋季微凉的空气中感受到了一丝暖意,那两个字就像阳光一般落进他心底,叫他原本还有些紧张的心不自觉安定下来。
开考铃声响起,教室里很快被笔尖与纸张摩擦的沙沙声填满,轻快悦耳,穆阳以为这是世间最美妙的音乐,流畅的每一声都倾注了下笔者的从容不迫,穆阳环视一圈,目光中柔和如波。
考试结束,相较于讨论题目的答案,大家似乎更愿意去讨论这个监考老师,六班的学生被周围的学生围住,问东问西,唯独林语涵还是独自坐在位置上,安静地检查着自己的文具。周围的讨论声不断传进耳朵里,他想起刚才穆阳信任的目光,嘴角不禁露同一抹笑意。
除了母亲,他这辈子没有从任何人的身上看到过这样毫无保留的信任。
他自幼与母亲相依为命,幸得好心房东的收留,一直当他们母子如自己的孩子一般照顾,母亲十几年来辛苦工作,栉风沐雨,这些林语涵全部看在眼里,他不能从经济上为母亲分担,只能在学习中让母亲欣慰,所以他一直努力学习,比同龄人还要加倍用功。
可家境贫寒使他即使有骄人的成绩也并不得同学和老师的喜欢,再加上性格孤僻独来独往,老师眼中的他便逐渐简化成了数字,只在考试后的成绩公布榜中才会正视他一眼。
国语考试结束,没有监考任务的国语老师们就会投入批改试卷的行列。
穆阳将第一考场的试卷交给负责封装的年轻女老师,看着她熟练地把试卷整齐叠好,在纸面盖在姓名上统一装订,穆阳对女老师礼貌性地微笑,“辛苦了。”
&nb
2.孤独[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