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四十八章 新军[2/2页]

从石传 西新桥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或为功名显达,或为兄弟义气,或为负气斗狠;有的不想荒废了自己的一身艺业,有的则心存复我河山的远大理想,还有的只是一心想要多杀几个胡人。。。林林总总、大不相同,却丝毫不妨碍他等建功立业的进取之心。于是汇集在文韬武略皆不凡的谢玄麾下,朝气蓬勃,如日东升。
      。。。。。。
      世事难料,人生无常。
      车骑将军桓冲大义为国,为了新军建军一事而自弃桓家私利,却也同时把自己陷入了家国两难的境地,每到夜深人静之时,不免为之郁郁。再者,此时他依旧拥军内镇姑孰,说来还在扬州地界之内,而不远处的广陵则正有一支新军蒸蒸日上,号为“扬州之军”——这么一来,难免叫他觉着情势尴尬,心中不是滋味。
      谁料七月底的时候,变化陡生——卧床多日的征西将军、都督荆、梁、雍、交、广五州诸军事桓豁病逝家中,朝廷追赠司空,谥号为敬。
      大佬桓豁撒手人寰,顿时叫晋国的军政大局再次为之剧变。
      先是诏命迁桓冲为都督江荆梁益宁交广七州扬州之义成雍州之京兆司州之河东诸军事、领南蛮校尉、荆州刺史,持节镇江陵,余如故。此时的桓冲心态微妙,既为三兄离世伤怀不已,却又暗自松了一口气——如此,自己便可名正言顺的离开姑孰、离开扬州、离开这大晋国的东半枢;一俟回到江陵,自己仿佛如鱼还海,当为大晋、也为桓家好好打理这西边的半壁江山。从此大伙儿泾渭分明、互不干扰,自己则家国两便、心安理得也!
      朝廷的第二道旨意乃是加谢安为司徒,谢安却固辞不受。朝廷随即又加谢安为侍中、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及幽州的燕国诸军事、假节——如此一来,除却桓家的荆、江之地,这大晋国的军国大权,算是尽付谢安身上了。
      。。。。。。
      日月交替,时光如梭,一晃又到了岁末。晋国太元二年(氐秦建元十三年)年底,腊月飞雪,天寒地冻,整个晋国大地都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下,建康城更是愁云惨雾——强秦大军正源源不断向南集结,眼瞅着已是战云密布,偏偏朝堂之上还连失三位肱骨之臣。
      先是月初之时,散骑常侍郗超突发恶疾,当夜便驾鹤西去,年仅四十有二。与他同去的,则是他放荡不羁、善恶莫辨的奇妙性格,还有他那“举贤不避仇”的魏晋风度。
      到了月中,江州刺史桓石秀病死任上,朝廷追赠为后将军,后改赠太常;随即建康下诏,以桓冲长子桓嗣接任江州刺史一职,示好桓冲以外,更表明了建康对桓家掌控荆、江这一事实的默认态度。
      月底,国之重臣、尚书令王彪之病死,享年七十三岁,朝廷追赠为光禄大夫、仪同三司,谥号为简。
      老王离世的那一日,建康宫大殿上沉默一片,朝会为之暂停,谢安几乎站立不稳;建康城外,整条乌衣巷哭得震天动地。
      数日之后,当王羲之带领全家老小赶来建康为堂兄吊唁的时候,人群中有位素服女子淡然而立,凛凛寒风也吹不散她出尘的气质。她寡言少语、人淡如菊,只是轻轻说了声:“叔虎公,走好。”

第一百四十八章 新军[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