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十五章 好计[1/2页]

从石传 西新桥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道安和尚,本姓卫,常山扶柳(今河北衡水市冀州)人,幼聪敏,十二岁出家,后事佛图澄为师,甚受赏识。其著述、译经繁多,于佛教贡献极大;弟子甚众,遍布南北;更皆博学多识,以才辩文学著称,文章亦为当世文人所重。这么一位佛家的集大成者,自然名望极高,得时人推崇不尽。
      因北方战乱,道安和尚南下襄阳,居十五载,广宣佛法,彼时晋人无论高贵贫贱皆对之尊崇不已。三年前襄阳为秦国所破,苻坚大喜之下言道:“朕以十万之师攻取襄阳,唯得一人半!”这句话里的“一人”,指的正是这位道安大师。
      之后道安和尚便到了长安,驻锡五重寺,曾主持数千人的大道场,更译出佛经十四部一百八十三卷,约百余万言。三年来道安和尚备受苻坚推崇礼遇,长安城甚至有“学不师安,义不中难”的谚语。
      故此,今时今日,若说长安城里还有一人能说动大秦天王苻坚,非道安和尚莫属也!于是城南五重寺这佛门清净之地一夕间成了东西市,热闹得不像话——每日里总有七八十来位高官达贵到访,“求一见道安大师”。今日尤为夸张,以阳平公苻融为首,来了不下四五十位当朝大臣。大伙儿捶胸顿足,恳请道安和尚“为苍生致一言”,劝阻天王苻坚不要伐晋。
      此一轮“求请”如此“情真意切”,到后来连阳平公本人都差点跪下了,慈眉善目的道安和尚焉能无动于衷?当下点头答应。苻融等遂满意而归,不久便在朝上奏请苻坚道:“道安大师有了新论,近日要在五重寺弘法讲经,请天王往之一观!”
      苻坚一皱眉头:“这。。。也好。。。”
      通和派往五重寺请道安和尚“为苍生致一言”之事弄得动静老大,满城皆知,哪里瞒得了天王苻坚?然则通和派这一招乃是“阳谋”,苻坚在朝上可碍不过面子,只得勉强答应往五重寺一行,心下牢骚不已:一帮混账,这是给孤家下套呐!
      于是一俟散朝,苻坚便召来慕容垂相商。慕容垂一时也想不出什么招,只好老实答道:“容臣细思之。。。”两个愁眉苦脸各自归去。
      。。。。。。
      回到家,慕容垂召集心腹商议,聊了半天依旧没什么太好的应付之道。慕容垂想了想,便喊膳房准备大宴,又派手下去请段随、周仲孙、朱序以及张天锡一并前来,也好群策群力。
      众人应邀而来,甫一坐定,慕容垂即开宗明义。话音刚落,朱序变色道:“哎呀这可如何是好?道安大师何等声望!全长安城都言‘道安为师‘,他若开口,苻坚须驳不得他的面子。。。”张天锡亦蹙眉喃喃:“确实棘手,确实棘手。。。”众人皆一阵摇头唏嘘。
      段随于佛法一道可谓一窍不通,亦不大清楚道安和尚的名望,见状满不在乎道:“这事儿不难!苻融找那道安帮衬,我等便寻其他高僧帮苻坚说话,那不就结了?”
      一屋子眼光尽皆落到段随脸上,仿佛看一个白痴一般。朱序没好气道:“从石说什么笑话?佛图澄之后,当世哪里还有比得上道安大师的高僧?”
      段随这才晓得失言,挠挠头,尴尬一笑。便在这时,身边忽然一个声音响起:“好计!从石好计

第三十五章 好计[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