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臣附议!”不待满殿上下反应过来,有一人越众而出,步伐甚大,引得他颔下山羊胡抖动不止,可不正是光禄勋周仲孙?他声音洪亮:“秦人狼子野心,祸国殃民!我大晋持天下正朔,早该出兵伐之!对了,桓车骑本就欲邀扬州之骁骑、云骑两军助力荆州,如今建章公又有东路佯攻之议,哈哈,东西合力,正所谓高士所见略同也!”
。。。。。。
桓冲上书建康,一请自领江州刺史,二请出兵北伐,三邀屯骑军入荆州,其实只是做个表面文章罢了,除开第三条不谈,其他无论建康应不应准,桓冲都不会干休。
当然,在荆州上下看来,建康那里多半会心有不甘,使些小花招、给自己添点堵,这些大约是免不了的。不料建康的回复很快送到,快到甚至出乎西府所有人的意料。诏书对那三条奏请一一准奏,一个不拉不外,更大赞桓冲忠公体国,嘉许有加。
正当大伙儿摸不着头脑之时,消息传来:原来针对北伐一议,起先朝堂上还是反对声一片,结果群臣之首谢安突然出言赞同,还主动提议起北府兵在东路呼应荆州军,顿时把这事儿给敲定了。
几个好事者依旧想不明白谢安为何会反过来帮着荆州说话,赶忙跑到车骑将军府找桓冲请教。桓冲听完,不置可否,却坐下来一气灌下整壶烈酒。再站起来时,眼眶里已微微湿润,但听他仰天长笑:“安石!这些年。。。我到底没看错了你!”
。。。。。。
晋国太元八年(氐秦建元十九年)五月,荆襄地界上风云突变。一夕之间,十几万荆州军兵分四路,向着北方大地如潮涌出。
晋军势大力沉,加之秦军毫无防备,进展极为迅猛--到六月里,车骑将军桓冲率大军团团围住了襄阳城,秦国荆州刺史、南中郎将梁成紧闭四门,龟缩不出;振武将军桓石民连克襄阳以北诸小城、坞堡,逼近邓城(今河南省南阳市邓州);抚军将军桓石虔相继攻陷万岁(今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筑阳(今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东)两城,与武当隔着沔水相望;益州方向更是出乎意料的顺利,江夏相竺瑶自巴东郡(郡治鱼复,即蜀汉时期的永安,今之重庆市奉节县)出发,在蜀中挺进千里,攻克五城(今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兵抵涪城(今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离着秦国造船之地梓潼、巴西仅仅一步之遥。
与此同时,桓伊自寿阳出兵进攻下蔡,谢玄亦大张旗鼓派出部队佯攻彭城、下邳,令得江北至淮上一线的秦军自保不暇,再难抽出兵力向西援救襄阳。至于段随与其麾下两支骑军,此刻业已抵达荆州,在襄阳城下汇合了桓冲主力部队,等候调用。
一时间,自东向西秦国几千里南部边境无一处不告急,州州郡郡皆风声鹤唳,长安大震!
第六十四章 北伐[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