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冲一气说完,大伙儿激昂不已。这时桓伊高声叫道:“叔父!桓伊回去寿阳之后,自当领豫州之兵北攻下蔡(今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与荆州四军遥相呼应!”
“善!”桓冲大喜。
桓伊见状跨上一步,沉声道:“建康见叔父引荆州四军大举北伐,定必震动,想必以后不敢太过逼迫西府。。。只是,只是这北伐动静极大,若有人不忿之下引导风评,说我西府无视中枢擅动刀兵,须坏了叔父的名声。。。”
桓冲一皱眉:“我既大肆北伐,些许诋毁本就在预料之中,我视为无物耳!”
桓伊道:“我意。。。想个法子,此次北伐把扬州那边也扯进来。荆扬一起出兵,那便是国策如此,非我西府专擅。如此,当无人可以再做文章!”顿了顿,又道:“不过建康那边定然是心不甘情不愿的,事儿有些难办。。。”
桓冲“嗯”了一声,沉吟半晌,忽然一指段随,扬嘴笑道:“这事儿好办!你等瞧瞧,正主儿就在这坐着呢!我且上奏建康,就说荆州缺少骑兵以抗秦人铁骑,遂邀屯骑大都督段随领骁骑、云骑两军往荆州相助。嘿嘿,此所谓荆扬互援,举国齐心,共抗强秦也!”
桓伊眼睛一亮:“妙哉!”边上桓石虔大笑道:“那敢情好!这臭石头又能打,虽是扬州部属,心思却和我等一处,决计坏不了事!”
桓冲转头对着段随道:“从石,你意如何?”
“固所愿,不敢请耳!”段随一拜到底。
。。。。。。
桓冲要自领江州刺史,且欲大举北伐的奏表送到建康,朝堂果然为之震动。大伙儿赫然发现:原来那曾经压得建康喘不过气的西府、或者说桓家,从未远去。诚然,这些年它一直蛰伏不动,但那是桓冲一力妥协的结果,可绝非怕了朝廷。即便这几年来随着北府兵日益强大,扬州已然拥有了足以抗衡荆州的兵力,但要说朝廷就此便能无视西府,那也实在是自欺欺人。
桓冲动,天下惊。
皇帝司马曜迅即召集了大朝会。这位当初仓促继位的大晋皇帝年岁渐长,近年来大有人君气象,可今日宝座上的他却颇显失措,说着说着语气都急促起来。
几个御史看在眼里,觉着不忿,便跳出来指摘桓冲。不料他等不开口便罢,一开口顿时引来好几个朝臣们的反唇相讥,大意就是:人家桓冲在荆州待得好好的,这许多年来既不吵也不闹。若不是你等非要夺人家的江州刺史,而且还是趁着人家丧子之时干这码事,人家怎会翻脸?
大殿里鼓噪声一片,班首的谢安瞧着神情自若,心里头早已翻江倒海——这矛头,指向自己了呵!
人人都说自谢安执政,大晋政务清明,国势臻臻日上,也因此谢安的名望一时无二。加上本朝天子当初全赖王谢力撑才能上位,头几年对谢安那可谓是言听计从、从无二话,故而坊间有云:大晋之谋断,无干建康宫,皆出乌衣巷耳!
一想到这些风言风语谢安便觉着头疼:说我专权?嘿嘿,也许罢。可你等庸碌之辈又怎么会
第六十三章 诛心[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