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二十一章 北征[2/2页]

从石传 西新桥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sp;   “可笑我还一心算计,掐指等着幼子死讯。。。”谢安喃喃自语:“幼子赤胆忠心,光明磊落,至死不渝。。。嘿嘿,这辈子,我再也难及。。。”
      忽然谢安推案而起,取过壁橱里一壶烈酒,咕嘟咕嘟一气喝个精光。下一刻,厅中有仙人乱舞,狂笑如魔:“幼子!安,必不负卿所托!”
      。。。。。。
      数日之后,建康宫大朝会上,太保谢安慷慨激昂,奏请北征秦国,更有车骑将军桓冲自上明上疏,附议之。
      举朝哗然。
      愣了片刻,先是朝中进取之辈纷纷进言赞成;接着墙头草们也跳出来大叫“北征”;到最后,那些与谢安不对付的也站不稳了,皆开口夸赞“太保壮哉”!
      谢、桓联名请奏,皇帝司马曜哪敢怠慢?偷眼去看司徒司马道子时,后者失魂落魄,显然这一刻也不敢轻撄谢安之锋。司马曜暗暗叹了口气,乃开口准奏,以谢安总筹大小事宜,择日北征。
      。。。。。。
      六月初,晋国都督江荆梁益宁交广七州扬州之义成雍州之京兆司州之河东诸军事、领南蛮校尉、江荆两州刺史、车骑将军桓冲病逝,举国哀之。朝廷追赠太尉,谥号为宣穆。
      这期间司马道子忽然上奏,请以取得淝水大捷之功的谢玄为江、荆两州刺史。这厮哪是安得什么好心?分明是想让谢、桓两家起龃龉。
      当此时,谢安怎肯插手江、荆?于公,正该和而为国;于私,也要告慰桓幼子在天之灵!于是谢安不动声色,令谢玄固辞不受,接着任谯国内史、梁郡太守桓石民为监荆州军事、西中郎将、荆州刺史;以冠军将军桓石虔为监豫州扬州五郡军事、豫州刺史;迁原豫州刺史、右军将军桓伊为都督江州荆州十郡豫州四郡军事、江州刺史、护军将军。
      如此,三桓统辖三州,各得其所,自无怨言,乃上奏朝廷,愿以西府之兵,从太保谢安节制,先行攻打秦国中西路,为大晋复土!
      司马曜少不得怪罪司马道子多此一举,乃下旨:以谢安都督扬、江、荆、司、豫、徐、兖、青、冀、幽、并、宁、益、雍、梁共十五州军事,都统全国北征事宜,加假黄钺,其余官职如旧,又增设从事中郎二人。以此安抚谢氏、桓氏之心,更塞悠悠众口。司马道子偷鸡不成蚀把米,后悔不迭。
      光禄勋周仲孙听说,叹服不止,私下里喟心腹曰:“谢安石有经天纬地之才也!一者,以和为贵,不贪江、荆权柄,诚乃心胸开阔。二者么。。。嘿嘿,桓石民忠厚之辈,以之任荆州,荆州当以建康马首是瞻;桓石虔性格暴烈,骁勇难制,徙之豫州,则如无根之水,免除后患;桓伊实乃桓氏外族,且与建康及谢氏最笃,处江州,正可隔开桓石民桓石虔兄弟。。。如此安排,桓氏犹存,却难复桓温之景也!高明!高明!”
      。。。。。。
      三桓言出必行——桓石民派巴东太守、奋武将军竺瑶挥军五万西进伐蜀;自己则与桓伊合兵一处,北出襄阳,直扑河洛腹心之地;桓石虔兵过淮水,纵横淮北之地。。。
      因着苻坚已将河洛及梁益人马调去关中,三桓所到之处,几无阻滞,进展可谓神速。
      竺瑶兵入蜀中,沿途望风而降,不久克定涪城,益州秦军尽数龟缩成都死守,竺瑶遂得推进至汉中。
      桓石民与桓伊攻取重镇鲁阳,接着兵分两路——桓伊往西攻,不久秦人献丰阳(今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投降,晋军得以窥伺关中;桓石民继续北进,竟一举收复洛阳旧京,举国为之欢腾!
      桓石虔那一路亦是凯歌高奏,夺取淮北大部,兵近彭城。不出预料,当与建康即将派出的北征大军汇合,克彭城、图青鲁、乃至进军河北!
      此时的秦国,风雨飘摇。

第一百二十一章 北征[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