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物,但此时的他们顾不了那么多,纷纷扑上前去,用手捧起水就往嘴里送。那带着泥沙味道的水,在此时却如同甘霖一般,滋润着他们快要干涸的喉咙。
暴雨侵袭
然而,旱灾过后,紧接着便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乌云如同黑色的巨浪,迅速席卷了整个天空,将大地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豆大的雨点毫不留情地砸下来,打在身上生疼。
堂爷爷他们匆忙寻找避雨之处,却发现周围根本没有合适的地方。无奈之下,只能躲在几棵大树下。但狂风呼啸,大树在风中剧烈摇晃,仿佛随时都会被连根拔起。雨水顺着树干流淌下来,很快,他们脚下就积起了深深的水洼,大家的鞋子和裤腿都湿透了。
闪电划破夜空,紧接着是震耳欲聋的雷声,仿佛要将天地撕裂。在这狂风暴雨中,大家紧紧抱在一起,心中充满了恐惧和无助。这场暴雨持续了几个小时,当雨势终于减弱,大家从树下出来时,发现原本的道路已经被洪水淹没,变成了一片汪洋。他们只能小心翼翼地摸索着前行,不知道前方还有多少艰难险阻在等待着他们。
抵达东北
经过数月的艰难跋涉,堂爷爷和乡亲们终于来到了东北黑龙江依兰县的那个小村庄。眼前的白山黑水,广袤无垠,虽然透着一股荒凉,但也充满了希望。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量闯关东的人涌入东北,为东北地区的开发和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关东的奋斗
初到东北,堂爷爷身无分文,为了生计,他只能在镇上四处打听工作。由于人生地不熟,又没有一技之长,他只能从最底层的体力活做起。他给当地的地主扛活,每天天不亮就得起床,在寒风中耕地、播种、除草、收割。繁重的劳动让他的身体疲惫不堪,但他从未抱怨过。
在劳作之余,堂爷爷开始学习木工手艺。他跟着一位老木匠,从最基础的锯木头、刨木板学起。老木匠一开始并不看好这个瘦弱的年轻人,但堂爷爷的勤奋和聪明渐渐打动了他。堂爷爷每天都会比别人早起一个时辰,练习基本功,晚上其他人都休息了,他还在昏暗的灯光下琢磨木工技巧。经过几年的努力,堂爷爷终于掌握了精湛的木工手艺,他制作的家具不仅坚固耐用,而且样式精美,在小镇上渐渐有了名气。
随着名声的传播,来找堂爷爷做木工活的人越来越多。他开始有了稳定的收入,生活也逐渐改善。后来,堂爷爷结识了善良勤劳的奶奶,两人组建了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尽管生活逐渐安定,但堂爷爷心中对家乡的思念却从未减少。
心中的牵挂
在东北的日子里,堂爷爷常常在夜深人静时,望着家乡的方向,思念着黄河岸边的老槐树,思念着杨柳村的亲人们。每年春天,当东北的冰雪刚刚消融,他就会想起杨柳村此时柳絮飘飞、杨花满地的美景。他会给孩子们讲述家乡的故事,从老槐树的传说,到黄河的波澜壮阔,再到杨柳村的风土人情。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心中对那个从未去过的家乡充满了好奇与向往。
堂爷爷虽然在东北生活,但他始终关注着家乡的消息。民国时期,战乱频繁,黄河流域更是饱受战火摧残。1938年,蒋介石为阻止日军西进,下令炸开花园口黄河大堤,这一历史事件成为堂爷爷心中永远的痛。
1938年6月9日,花园口黄河大堤被炸开,黄河水如脱缰野马般汹涌而出,形成了大片的黄泛区。消息传来,堂爷爷心急如焚。他仿佛看到了家乡杨柳村被洪水吞噬的惨状,耳边回荡着乡亲们绝望的呼喊。
堂爷爷四处打听家乡的消息,从一些辗转而来的难民口中得知,杨柳村几乎被夷为平地。洪水所到之处,房屋倒塌,农田被淹,无数乡亲在洪水中丧生,侥幸逃生的人也流离失所。堂爷爷的心仿佛被撕裂一般,他痛恨战争,痛恨那些不顾百姓死活的决定。
尽管远在东北,堂爷爷却想尽办法筹措钱财和物资,希望能帮助家乡的亲人。他四处奔走,向相识的人诉说家乡的苦难,恳请大家伸出援手。在他的努力下,筹集到了一些微薄的救济,但对于遭受重创的家乡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然而,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加上时局动荡不安,堂爷爷一直没能回到家乡,亲自去看看老槐树是否还在,亲人们是否平安。但他心中的牵挂从未减少,他常常在夜晚仰望星空,想象着老槐树是否依旧挺拔,家乡的亲人们是否在某个角落艰难求生。
血脉的传承
岁月流转,堂爷爷渐渐老去,脸上爬满了皱纹,背也不再挺直,但他对家乡的牵挂却深深地烙印在了家族的血脉之中。他的孩子们在他的讲述中,对杨柳村充满了向往,那份对家乡的情感,如同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逐渐稳定,交通条件也有所改善。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天,堂爷爷的孙子小明,带着堂爷爷的嘱托,踏上了寻根之旅。
小明沿着当年堂爷爷闯关东的路线逆向而行,心中充满了期待与敬畏。当他终于来到黄河岸边的杨柳村时,那棵老槐树依旧屹立在村口,仿佛在等待着游子的归来。老槐树的枝干粗壮,枝叶繁茂,岁月的痕迹清晰可见。
村里的老人们热情地接待了小明,他们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给小明讲述着堂爷爷小时候的故事。小明望着漫天飞舞的柳絮和杨花,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当年堂爷爷离开时的场景。他感受到了堂爷爷当年的无奈与不舍,也体会到了家族血脉中那份深深的眷恋。
回到东北后,小明将在杨柳村的所见所闻详细地讲给堂爷爷听。堂爷爷眼中闪烁着泪花,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自己对家乡的牵挂,已经在子孙后代的心中种下了根,这份血脉相连的情感,将永远延续下去,如同黄河之水,奔腾不息。
在堂爷爷生命的最后时光里,他常常望着窗外,仿佛看到了黄河岸边的老槐树,看到了杨柳村的亲人们在向他招手。他带着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安详地闭上了眼睛。但他的故事,他对家乡的牵挂,如同血脉中的声音,在家族中代代相传,激励着后人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勇敢前行。
喜欢。
第159章 血脉之声:闯关东的堂爷爷[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