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记忆里,童年时光里好奇与玩耍。一口水井的故事,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生产队时光记忆。
这眼水井,是生产队机集体人的智慧作品,解决了村民的吃水问题。
难忘记忆里的一个人,双目失明的老人,在这口井南边100米处居住。
他能从水井暗算打水,从他家到这口井的距离他丈量着自己的有限人生。
他两口子都是双目失明的人,抚育了四个孩子,二男二女,不容易不见光明摸索着的普通人生……
——题记
在冰阳的记忆深处,那口生产队时期的水井,就像一部无言的史书,镌刻着岁月的痕迹,承载着往昔的故事。那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物资匮乏,生活艰苦,然而村民们却凭借着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挖出了这口解决吃水问题的水井,它成为了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的重要支柱。
那口井位于村子的中央,井口呈圆形,由粗糙的石块砌成,井壁上长满了青苔,见证着岁月的流逝。井边总是热闹非凡,清晨,村民们挑着水桶,说说笑笑地来打水,开启新一天的生活;傍晚,劳作归来的人们也会在井边洗去一身的疲惫,交流着一天的见闻。
在这口井南边100米处,住着一对特殊的夫妻——双目失明的老人。他们的生活充满了艰辛,却也有着别样的坚韧与温暖。男主人姓李,大家都叫他李大爷,他的妻子则被称为李大娘。他们虽然看不见这个世界的光明,却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地活着。
李大爷和李大娘育有四个孩子,两男两女。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要养活四个孩子谈何容易,更何况他们夫妻二人还是盲人。然而,他们从未放弃,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对生活的热爱,将孩子们拉扯长大。
李大爷最让人称奇的,是他能从水井熟练打水。从他家到水井的这段路,虽然只有短短的100米,但对于一个盲人来说,却充满了挑战。然而,李大爷却在无数次的摸索和尝试中,记住了每一个坑洼,每一处转角。他用脚步丈量着这段距离,也丈量着自己有限的人生。
清晨,第一缕曙光穿透薄雾,轻柔地洒在村子里。李大爷像往常一样,准备去井边打水。他端坐在床边,伸手摸索着,准确地握住靠在床头的拐杖,随后缓缓起身。尽管岁月在他身上留下了痕迹,脊背微驼,但他的神情始终透着一股从容。
他迈着平稳的步伐,向门口走去。每一步落下,都带着一种笃定,仿佛在丈量着生活的长度。出了门,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他深吸一口气,鼻翼轻轻扇动,脸上浮现出满足的笑容,仿佛这带着泥土芬芳的空气是生活给予他的珍贵礼物。
一路上,李大爷的脚步不紧不慢。他手中的拐杖有节奏地敲击着地面,发出“笃笃”声,这声音仿佛是他与生活对话的独特节奏。路过那棵熟悉的老槐树时,他伸出手,轻轻地抚摸着粗糙的树皮,感受着岁月的纹理,嘴角不自觉地微微上扬。
到了井边,井口周围的野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似乎在向李大爷打着招呼。他微微俯身,将水桶轻轻放在地上,动作轻柔而专注,仿佛在对待一件无比重要的事情。接着,他伸手摸索着井沿,确定好位置后,拿起系在水桶上的绳子,双手熟练地将其理顺。他缓缓地将水桶放入井中,侧耳倾听着水桶入水的声音,眼神中透露出期待。当听到水桶“扑通”一声落入水中,他的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
在提水的过程中,尽管水桶沉重,手臂因用力而微微颤抖,但他的嘴角始终挂着坚毅的笑容。他一下又一下地拽着绳子,每一次发力都仿佛在向生活宣告自己的不屈与热爱。当满满一桶水被提上来时,他轻轻地舒了一口气,抚摸着水桶,那动作像是在抚摸着生活的希望。
这一刻,阳光洒在他的身上,勾勒出他坚毅而温暖的轮廓,也照亮了他那颗热爱生活的心。
日子一天天过去,李大爷依旧保持着每天去井边打水的习惯。
这一天,一场春雨刚过,空气中弥漫着清新而湿润的气息,泥土混合着草木的香气愈发浓郁。李大爷像往常一样,拄着拐杖,提着水桶出门。脚下的路经过雨水的浸润,变得有些泥泞,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的步伐。
他缓缓地朝着水井的方向走去,途中,一只调皮的蝴蝶轻轻擦过他的脸庞,他微微一愣,嘴角随即勾起一抹温和的笑意。仿佛能“看”到那蝴蝶五彩斑斓的翅膀在眼前舞动。
快到井边时,他听到了井边石板上积水中,几只小青蛙欢快的叫声,这充满生机的声音让他的心情更加愉悦。到了井边,他伸出手摸索着,感受着被雨水冲刷得清凉的井沿。
这时,不远处传来了村民张大哥的声音:“李大爷,您今儿个又来打水啦!这雨后路滑,您可得多小心着点。”
李大爷脸上立刻绽开了笑容,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微微转头,回应道:“张老弟,我这走了多少年了,心里有数。这春雨一下,空气多好啊,走走路全当锻炼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张大哥快步走过来,来到李大爷身边,说道:“大爷,我来帮您把水桶放下去吧,这绳子雨后有些滑,别闪了您的手。”
李大爷摆了摆手,笑着说:“不用不用,我自己能行。这么多年了,这点事儿我还做得了。你也有自己的事儿要忙,别顾着我。”说着,他熟练地将水桶顺着井绳放下,在水桶下降的过程中,他似乎听到了井壁上的水滴落入桶中的声音,与井水的潺潺声交织在一起,宛如一首美妙的乐章。
张大哥站在一旁,看着李大爷沉稳的动作,心中满是敬佩,说道:“李大爷,您这份精气神儿,真让我们晚辈儿佩服。换做别人,眼睛看不见,早就唉声叹气,啥也不干了。”
李大爷微微顿了顿,脸上露出专注的神情,凭借着多年的经验,准确地判断着水桶的位置,一边说道:“张老弟,这日子再难,也得往前过不是?我虽然眼睛看不见,但心里亮堂着呢。只要还能走动,我就不想麻烦别人。”
开始提水了,尽管因为雨水的缘故,绳子有些湿滑,但李大爷的双手依然紧紧握住。他一下又一下地用力,手臂上的肌肉微微颤动着。张大哥在旁边看着,随时准备伸手帮忙。
当水桶被提出井口,清澈的井水晃荡着,李大爷忍不住用手轻轻蘸了蘸,感受着那丝丝凉意从指尖传来。他深吸一口气,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仿佛这一桶水不仅仅是生活的必需品,更是生活给予他的美好馈赠。
张大哥看着李大爷满足的样子,感慨地说:“李大爷,您这心态真好。以后啊,我得多跟您学学,遇到啥难事都不抱怨,好好过日子。”
李大爷笑着拍了拍张大哥的肩膀,说:“张老弟,生活就是这样,有苦有甜。咱们都得往前看,把日子过好喽。”
随后,李大爷稳稳地提起水桶,转身踏上回家的路。一路上,他感受着雨后微风的轻抚,听着鸟儿在枝头欢快的歌声,步伐坚定而从容,那是对生活无尽热爱的体现。
快要走到家门口时,李大爷听到家里传来孩子们叽叽喳喳的声音,脸上顿时露出了慈祥的笑容。原来是村里的几个孩子放学后,听说雨后的黄河滩区杨树林和柳树林里可能会有特别的发现,便约着一起去探索,路过李大爷家,想邀他一起去“讲讲经验”。
一个叫小虎的孩子眼尖,看到李大爷提着水桶走来,连忙跑过去,说道:“李大爷,您打水回来啦!我们正打算去黄河滩区的林子里看看呢,您给我们讲讲,那边都有些啥好玩的呀?”
李大爷把水桶放下,坐在门口的石凳上,笑着说:“孩子们,那黄河滩区的杨树林和柳树林啊,可是个好地方。那里的树木在黄河水的滋养下长得可茂盛了。不过呢,你们去可得小心,别靠近黄河太近,那水看着平静,实则危险得很。”
另一个叫小花的女孩眨着大眼睛,好奇地问道:“李大爷,您眼睛看不见,以前在那林子里也去过吗?”
李大爷微微点头,陷入了回忆:“能啊,大爷年轻的时候,眼睛还看得见,那时候常去黄河滩区的林子里。后来眼睛看不见了,心里也还记得林子的样子,还有那黄河水奔腾的声音。其实啊,用心去感受,这周围的一切都能知道。”
孩子们听得入神,小虎兴奋地说:“李大爷,那您给我们当向导吧,在林子里给我们指引指引,我们牵着您。”
李大爷有些犹豫,他担心自己会给孩子们添麻烦。但看着孩子们期待的眼神,他又不忍心拒绝,便点了点头:“好,但你们可得听大爷的话,不能乱跑。”
孩子们欢呼起来,小心翼翼地牵着李大爷的手,朝着黄河滩区的树林走去。一路上,黄河水奔腾的声音隐隐传来,李大爷仔细地感受着脚下的路,不时提醒孩子们注意脚下的坑洼和松软的沙土。
到了树林边,李大爷站在一处较为坚实的地方,说道:“孩子们,就在这杨树林和柳树林附近找吧,别往黄河边太近的地方去。”
孩子们纷纷散开,仔细地在树林中寻找着新奇的事物。李大爷静静地站在那里,听着孩子们的欢笑声和惊呼声,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突然,小花喊道:“李大爷,我发现一种特别的叶子!您快摸摸,这是什么树的叶子呀?”
李大爷伸出手,轻轻地摸了摸小花递过来的叶子,感受着叶子的形状和质地,笑着说:“嗯,这是柳树叶,上面还有淡淡的清香呢,小花真厉害。”
孩子们受到鼓舞,找得更起劲了。不一会儿,大家都有了不少有趣的发现。
就在大家准备回去的时候,天空中突然飘来了几朵乌云,紧接着,豆大的雨点落了下来。
“孩子们,别慌,我们慢慢往回走,找个地方避避雨。”李大爷镇定地说道。
小虎紧紧地握住李大爷的手,说:“李大爷,您放心,我们会照顾好您的。”
孩子们簇拥着李大爷,在树林里找了个相对干燥的地方暂时避雨。大家围坐在李大爷身边,听他讲着过去在黄河滩区的故事,讲着黄河水的波澜壮阔,讲着树林里的奇妙生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雨渐渐停了,天空重新放晴。孩子们牵着李大爷的手,踏上了回家的路,一路上欢声笑语,而这段与李大爷在黄河滩区树林里的冒险,也将永远留在他们的童年记忆中。
可刚走没多远,原本还精神抖擞的小花突然哎哟一声,整个人歪向一边。小虎眼疾手快,一把扶住她:“小花,你怎么了?”小花带着哭腔说道:“我的脚崴了,好痛。”
孩子们一下子慌了神,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这时,李大爷弯下腰,轻声安慰道:“孩子们别着急,小花,你跟大爷说说,是怎么崴的,现在感觉怎么样?”
小花抽抽搭搭地把经过说了一遍,李大爷一边听着,一边伸手摸索着小花的脚踝,凭借着多年生活积累的经验,仔细地检查着伤势。“还好,没有伤到骨头,只是有些扭伤。”李大爷判断道。
孩子们还是满脸担忧,问道:“李大爷,那该怎么办呀?”李大爷思索片刻,说道:“孩子们,咱们在这附近找找,有一种叶子边缘带锯齿,闻起来有点清香的草,把它的叶子捣碎敷在扭伤的地方,能缓解疼痛和肿胀。这黄河滩区的林子里,说不定
第195章 一口水井的记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