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先贤在当时生产、运输条件落后的情况下,为自己、为地方、为国家挣下偌大的产业,重生一世的自己又如何把握机会,改变人生呢,还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吃过晚饭后,他在老舅的陪同下到了苗圃,看了树苗准备的情况,便回到屋里,两人细细地策划起了走西口商路重启的事情。
“老舅,你觉得我这样安排宋献礼有问题吗?”
“小鹏,宋献礼这个人在太谷的口碑还是不错的,是个局气的人,在方方面面都有人,都耍得开,有他加入我们,确实是一个好的助力。”
“那就这样定了,既然他上道,我们就竭诚和他合作。”
“小鹏,你看多少钱收他的那些钟表合适?”
“老舅钱不是问题,让他说吧,他说多少就多少,正好也可以看看他的心性。”
“好的,我知道了。”
“老舅,关于重启走西口商路,我是这样想的,这不是一个小事情,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还需要强大的人脉。
晋商在这一路经营多年,散落在各地的掌柜店伙大有人在,我们要想办法和这些人取得联系,将他们团结在我们的周围。
另外,我们要开始筹备多种经营,学习晋商的经营之道,将全国各地的商品集中起来,形成一个强大物流通道逐渐走向市场。
现在,麻三已经开始广州布局,苏州这边有我三叔,汉口你也可以派人过去经营。
先通过收老物件站住脚跟,然后,我们开始统一经营。
宋大爷这儿,他不是有许多徒子徒孙吗?
你和他商量一下,争取让他推荐一部分人先加入进来,从收购老物件开始逐渐向外扩展。”
“小鹏,我知道了,等把你的事情办完以后,我就和他商量。”
“老舅,明天我就直接去汾阳了,拉树苗的车过来以后,我会给他们交代清楚的,麻烦你招呼着他们将树苗拉回去。”
“好的,你放心,这个没问题。”
王鹏和员辰贵俩人聊了很久,他将自己该说的话也都说了,至于今后自己的那些想法能不能成功,他也不敢妄言,所谓“尽人事,听天命”而已。
第二天,王鹏等拉树苗的车过来,他介绍司机和员辰贵认识,并交代司机将拉回去的1000株杏苗交给老蒯叔种到苗圃以后,便和小龙开着三轮车直接去汾阳了。
太谷到汾阳,与晋祠到汾阳的距离差不多,一东一西而已。从太谷出发路过祁县,然后到平遥,最后直插向西到文水,一路上摇摇晃晃地走了四个多小时,才到了汾阳。
汾阳县城现在有建宏他们的店,负责人叫三文,也是王鹏他们师兄弟中的一个。
都是知根知底的小伙伴,也没有那么多客气可讲,见面聊了几句,便将话题转移到了实在的地方。
“小鹏,我想着你们早该来了,怎么现在才来?”
“中间去了广州一趟给耽误了,你们现在怎么样?”
第二百一十二章 汾阳三八八席[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