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56章 论倭寇[1/2页]

大明勋二代 八百楚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醉仙楼乃是南京城有名的食府酒楼。
     此时醉仙楼二楼雅间,张忠与李隆相对而坐。
     “还是南京城好呀!北疆苦寒,我镇守山海关期间,吃不习惯,睡不踏实。”李隆端起酒杯,将杯中的“竹叶春”一饮而尽。
     “南京虽好,我却要离开了。”张忠笑道。
     “你何时启程南下浙江?”李隆将酒杯放在食案上,皱眉问道。
     “已经定了,明日便出发,军情如火,耽搁不得,再者我也想早点巡视完浙江,便返程回京师。”张忠徐徐说道。
     “如此也好,只是你不在京师,倒是错过一场热闹了。”李隆身体前倾,低声说道。
     “京师发生何事?”张忠疑惑问道。
     “我自山海关卸任总兵官后便入京面见陛下,等我到达京师时,那时朝中正在议论东宫之事。”李隆低声道。
     “要立太子了吗?”张忠闻言心中一惊,脱口问道。
     “如今陛下膝下有三位皇子,分别是胡皇后所生皇嫡子琏;孙贵妃所生皇长子镇,吴贤妃所生皇三子钰。”李隆解释道:
     “皇三子还小,这个暂且不说,可皇长子与皇嫡子已经到了入学启蒙的年纪,按照国朝制度,需要确立东宫,这才好出阁读书的。”
     “皇嫡子乃是皇后所出,天生占有大义名分,这个应该没有什么可质疑的吧!”张忠皱眉道。
     “朝中大臣原来也是这样想的,可是后来,礼部尚书胡濙按制上书请立太子时,陛下却留中不发,态度不明。”李隆肃然说道。
     “这是要上演国本之争吗?朱瞻基不会也像万历一样执拗糊涂吧!”张忠在心中腹议道。
     “后来情况怎样?”张忠好奇问道。
     “还能怎样,朝中文臣自然是炸锅了,就连胡尚书也懵逼了,本来大家都以为这事没什么可争的,谁知陛下竟然是这个态度了。”李隆感慨道:
     “所以自胡尚书之后,科道言官纷纷上书,督促陛下表明态度,最后内阁的三杨出面都平息不了此事。”
     “陛下最后表态了吗?”张忠急切问道。
     “陛下以皇子年幼,心性不定为由,不想早立太子。”李隆说道。
     “文官不会满意这个结果的。”张忠说道。
     “他们的确不满意,但是陛下不再理会他们了,凡是有关的折子一律留中不发,所以我离开京师时,此事已经僵持住了。”李隆说道:
     “所幸你即将巡视浙江,可以不用搅合到这个旋涡中去。”
     “可我想参与其中呀!虽然大明战神继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我不在京师盯着,终究不放心呀!”张忠在心中嘀咕道。
     “你此次巡视浙江,为了的防范倭寇,你生长在北方对倭寇了解多少?”李隆关心问道。
     “这个我前世还真的了解过,所谓南倭北寇,聊到明朝,关于倭寇,哪怕是个业余的,都能说道几句。”张忠心中暗道。
     就张忠所知,有明一代,这倭寇大致分成两个时期。
     倭寇之患,有前期倭患(真倭)和后期倭患(假倭)之说。
     前期倭患指的是建国之初,正值日本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一些战败的武士,浪人,海盗,在本国待不下去,便聚集起来,携带武器,侵犯明朝,抢劫财物,无恶不作。
第156章 论倭寇[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