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如墨,星辰隐约,神甫楼静静矗立在月光之下,散发着一股神秘而深邃的气息。王至诚迈步走入这座古老的建筑,心中澎湃不已。他的思绪仿佛被狂风卷入深渊,刚才与佐藤松本斗智斗勇的场景仍在脑海中回荡,令他对宗教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思考。
“今天,徐兄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他的声音铿锵有力,直视着身边的徐宗泽,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中国支持你们,反对的是佐藤松本借宗教之名对华文化的渗透,甚至是文化侵略,杀人越货!”
徐宗泽略显沉重地点头,目光深邃。他清楚,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的问题,更是关乎文化存续的生死存亡。“宗教在我们中国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佛教自东汉时期传入,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融入中国文化的血脉之中。因此,至诚兄在争取华教会大学的教育主权时,对待宗教课题一定要慎重。”
“是的,徐兄。”王至诚的心中充满了斗志,随着徐宗泽走进神甫楼的大厅。此时,周围静得如同死水,空气中弥漫着一丝不安的气息。他不由得警觉,问道:“您说的那位神父,该见的人在哪儿?”
“这边走——”徐宗泽指引着他,继续向楼内深处走去。
五分钟后,王至诚终于到达指定的地点。他环顾四周,试图寻找那位神父。正当他感到困惑时,耳边传来了细碎的脚步声。他抬头一看,竟是一群学生走了过来。
“柳叶、田园、阿香,你们怎么来了?”王至诚惊讶地问。
柳叶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为了大家的安全,神甫派人把我们带到这里了。”
随后,四个学生依次走到王至诚面前,开始自我介绍。
“戴望舒,名朝安,字承,小名海山,钱塘江人。上海大学被封后我转入震旦学院。”戴望舒的声音清朗而有力量,带着几分书卷气。
“我叫胡寿楣,虽然不是教会大学的学生,但因为喜爱诗歌和书画,特意来拜访王先生。”一位漂亮的女生温柔地说,犹如春风拂面,令人感到温暖。
“赵修鸿,字伯逵,我是圣约翰大学的教授,因支持学生的斗争而被校方开除。”旁边一位近三十岁的青年认真说道,眼中带着几分沧桑。
“我叫李一氓,原沪江大学的学生,今天特意被同学请来请求复学。”另一位青年也竖起了胸膛,显得颇为坚定。
王至诚听着这些年轻人的自我介绍,心中涌起一股激动:“我们已经进行调停,预计三天内会接到复学的通知。大家需要耐心等待。”
“请王先生传授书法!”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要求,眼中闪烁着渴望的光芒。
王至诚欣然答应,点头同意。于是,他在徐宗泽早已安排好的桌面上泼墨,开始书写:“中国书法,黑白之色,灵动之线,阴阳之体……”他的笔墨如行云流水,字里行间透着文化的深厚与力量。
徐宗泽在一旁认真观看,忍不住赞叹道:“观至诚书法,如同走进大千世界,看月起日落、风起云涌、雨后风雷。”
话音
第110章 神甫楼暗涌:徐宗泽王至诚教书法[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