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在场的校长们无言以对,愧疚与愤怒交织在一起,仿佛一场无法逃避的审判。武汉国民政府是1926年国共两党在这里建立的革命政权,眼下正忙于北伐战争,对教育问题并无心顾及。
“要不是忙于北伐,如何会对在华教会大学的教育主权问题视而不见?”王至诚的语气愈加严厉,像是在鞭策着他们的良知。
桑黻翰的神情微微松动,他低声问道:“我们不做开除或解雇的决定,学校还能发展吗?存在吗?”
“等着被取缔吧。”王至诚冷冷回应,语气不容置疑,仿佛在为即将来临的风暴敲响警钟,“自从鸦片战争后,列强们不仅在华划分势力范围,还通过创办教育对华进行文化侵略。”
此时,王至诚的声音愈发铿锵有力:“诸位还记得《新青年》与‘少年中国学会出版的《宗教问题专号》吗?那些反帝反教的运动,正是因为外来教会无视中国人民的情绪,才引发了一系列的抗争。”
桑黻翰的脸色微微变了,他似乎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低声说道:“在华教会大学促进了中国高校的发展,取缔教会大学无疑是愚蠢之举。”
王至诚点头,声音中透着一丝无奈,“确实,一些运动使在华基督教势力受到严重挑战,这警醒在座的各位,要想教会学校发展,就必须向中国民政府递交立案申请,接受整顿与调整。否则……我真的不敢去想后果。”
“现在的北洋军阀政府,我看秋后的蚂蚱,蹦不了几天了!张作霖兔子的尾巴也长不了!”桑黻翰的自信似乎在此刻稍显动摇,他微微提高声音,但心中却隐隐感到不安,仿佛预感到了危机的降临。
“国民政府与北洋不同!”王至诚缓缓走下主席台,目光如炬,语气严肃地说,“如果你们在立案基础之上接受合并或调整,也许还有发展的机会。”
他礼貌地为三位外籍校长一一沏上一杯茶,然而心中的紧迫感却愈发浓烈。王至诚明白,眼前的局面远比他们想象的复杂,风雨欲来。他重回主席台,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心底的坚定让他明白,自己必须为那些被误解与被迫害的学生发声。
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校长们的表情各异,或愧疚、或忐忑,却都意识到,历史的洪流正在悄然转动,变革的种子已在心底发芽。然而,王至诚又一次发出的警告如同黑暗中的闪电,让他们不敢轻易忽视。
“接下来,我们需要面对的不仅是名册上的名单,还有那深埋于心的责任。”王至诚沉声说道,仿佛在为即将来临的风暴铺垫着前奏。
就在此时,外面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似乎有人匆匆而来,打破了这份紧张的静默。校长们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门口,心中隐隐期待着接下来将带来怎样的讯息。这一刻,悬念悄然升腾,真相与阴谋交织,未来的转折点已悄然降临在他们面前。
喜欢。
第113章 无声的抗争:教育的边缘[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