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加盟共字号的话,能信吗?”
陈延年点了点头,然后大声说:“其实作为一个无党派人士实施文化救国,对自己和组织都安全一些。但不能没有国家意识。”
在这个阴冷的牢房中,两个年轻的革命者的决心在交汇,一种无形的信仰将他们紧紧联系在一起。尽管命运充满了不确定性,但他们都深知,自己所追求的理想是值得为之奋斗的,无论前路多么艰难险阻,他们都将以无畏的姿态迎接挑战。
陈延年的身躯虽显得瘦弱,却散发出一种不屈的气场,似乎无论身处何境都能保持尊严和勇气。
“我记得你,”王至诚终于反应过来,语气中带着敬意,“你在中共早期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可敌人为何要把你放进这里?”
陈延年微微叹息,眼中闪过一丝忧虑。轻声回答:“他们以为我是被雇来烧饭的厨师,但敌特早晚不会放过我,我已做好就义的准备。”
王至诚感到一阵震撼,心中对于陈延年的崇敬愈发加深。尽管身陷囹圄,陈延年依然保持着坚定的信念与无畏的气节,散发着一股令人敬仰的光芒。
“我刚刚接任中共江浙区委书记,之后转赴上海。在组织和浙江省政府秘书长陈布雷等人的帮助下,我安全脱离了‘四一二的追捕,但在6月26日,我和一位战友恢复和重建党组织时,结果遭到国字号军警的逮捕。”陈延年一边回忆,一边用坚定的眼神直视王至诚,“我无论如何都不会背叛自己的信仰。”
“那你的身份如果暴露,他们还会让你活下去吗?”王至诚关切地问,内心的恐惧与忧虑交织。
“能,只要交出上海中共组织的秘密。但我选择了信仰,宁可抛头颅,洒热血,绝不会出卖战友和组织。”陈延年坚定地说,声音中透出一股铿锵的豪情,仿佛在宣告他的决心。
这一刻,王至诚心中暗自思索。他紧抱着书画包,意识到那份暗藏花名册的《兰亭序》或许就是中共组织的秘密。如果敌人抓住了张景城,自己也许就能逃出生天,但这怎么可能呢?
陈延年慷慨地说:“‘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谭公临刑之前抒发的绝唱。我等MarxismLeninism之信念,胜过‘戊戌六君子也。”
“我明白了,”王至诚沉声道,“在这个动荡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为信仰而战。”
陈延年微微点头,目光如炬,流露出对未来的坚定信念:“我们不能放弃希望,无论怎样,信念总会带来希望。我们是革命者,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初心。”
此时,王至诚被陈延年的精神所感染,心中燃起了新的希望。即便身处绝境,他也愿意为信念而战。而此时,陈延年并未想到,和他一起在上海不顾危险、积极开展斗争的那位战友赵世炎,已经在几天后,被叛徒出卖,送入了同样的龙华监狱。
在这个旋涡般的历史瞬间,陈延年与王至诚,他们的命运交织在一起,代表着无数为理想而奋斗的年轻生命。他们的故事在这个摇曳不定的时代中,犹如星星之火,驱散黑暗,燃起希望的曙光。
喜欢。
第149章 陈仲甫之子:陈延年的谆谆教导[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