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96章 鲁迅和许广平:中国式的文人爱情[1/2页]

文化英雄联盟 万里虹云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一辆马车快到鲁迅的家门,王至诚一行三人下了车。张景城语气凝重地说道:“我们不能这样拜见鲁迅先生啊?”
     王至诚心中一震。他在东北帝国大学就读期间,曾与鲁迅有过书信往来。鲁迅在广州时,曾提到不久将到上海。此刻,他感觉到张景城的忧虑似乎并非无的放矢。
     “或许你们对鲁迅还不够了解。”张景城继续道,“我们找个地方,商量一下,如何去拜见。”
     “这倒是一个好主意。”王怀兰点头赞同,脸上流露出期待的神情。
     张景城将马车驶到离鲁迅家不远且较为僻静的地方,三人便开始商讨。
     王怀兰眨了眨眼,微笑着说:“拜见鲁迅应该没有问题,因为他的骨子里流淌着的是中国人的血液,他的文化、思想扎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之上。”
     张景城却轻声说道:“或许拜见许广平,更容易一些吧。”
     这时,王怀兰的脸上泛起一抹红晕。中国式的文人爱情,往往在热烈的表象下隐藏着一股含蓄。千年来的才子佳人,多是借诗词歌赋来表达情感,从鲁迅与许广平的爱情中,可以窥见乱世之中有情人相依相偎的美好。
     1923年,鲁迅与弟弟周作人分居,迁至北京西四塔胡同,兼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鲁迅身材矮小,约一米六,头发粗硬,面孔冷峻,不苟言笑,衣着上常常补丁累累。这样的一个老师,虽然外貌平平,但一旦开口演讲,便能用博学的内容与天才的口才震慑住在座的学生。
     许广平,是一位热心好学、品学兼优的年轻女生,每次上课都坐在第一排,聚精会神地聆听鲁迅的讲解。
     许广平,1898年出生于广东番禺,笔名景宋,祖籍广东澄海,毕业于中山大学。曾担任天津爱国同志会会刊《醒世周刊》主编,参与了周恩来领导的“五四爱国运动”。1927年,鲁迅来到中山大学任教,许广平任助教及广州话翻译,二人随后在上海一起生活。
     课堂上,女学生们调侃鲁迅“像出丧时乞丐的头儿!”而鲁迅毫不介意,继续幽默风趣地讲解着深奥的文学史,课堂上时不时传出女学生们的笑声。
     许广平始终保持着她的恬静,心中却早已对这位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老师产生了无尽的仰慕。她翘首以盼着每一次课堂,因为那无意间流露出的文字,成了她心中最美的旋律。
     时间转瞬即逝,1925年3月11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爆发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反对校长杨荫榆的事件。许广平正是学生自治会的骨干,目睹了身边同学们在教育问题上的激烈辩论,心中充满困惑与迷茫。
     这时,教室里那盏明灯在她脑海中闪烁,她终于鼓起勇气给仰慕的鲁迅写了第一封信。
     信中,许广平称呼鲁迅为“鲁迅先生”,字里行间充满了一个少女对社会的愤懑与不解。关于政坛的丑闻,教育的弊端,她字字铿锵,流露出一股勇敢与期待。最后,她谦卑地署名“受教的小学生”,那“受教”的谦逊中透出几分俏

第196章 鲁迅和许广平:中国式的文人爱情[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