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书画文化,恳请您指导一二。”
王寿彭若有所思,轻轻叹了口气,喝了一口茶,仿佛在权衡着什么。“好吧,既然你心意已决,我们就谈谈吧。”
随后,王寿彭开始讲述自己在东京的经历,目光闪烁,神态中透出浓烈的激情。“光绪三十一年,我随载泽、端方五大臣赴东京考察,了解到当时东京的政治、实业、教育等状况。1910年,我有幸出任湖北省提学使,着手创办‘两湖优级师范学堂,为两湖培养了一批人才。”
王至诚的心中燃起了希望的火焰,这位校长的经历如同一面明镜,映照出他追求的方向与目标。
“辛亥革命后,时局动荡,我回到北京,先后担任山东都督府和巡按使署的秘书,始终心系家乡,梦想着能为故乡办一所出类拔萃的大学。”王寿彭说,声音中透出无奈。
王怀兰听后,忍不住插嘴:“这要感谢‘狗肉将军张宗昌。”
“莫要在孩子面前耍笑。”王寿彭微微皱眉,语气有些严肃。
“这一年,张宗昌出任山东省主席,听闻你的名声,便多次相邀,最后终于得以成行。”王怀兰的声音中显露出一丝调侃。
“我在孔圣人家乡出任教育厅长,立创立山东大学堂,王兄总在我左右扶持,是我寿彭的荣幸啊!”王寿彭的声音中充满自豪。
“可世事难料。”王怀兰继续说道,“1926年,山大几乎没有新生,时局动荡不安,校内外形势极其复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王寿彭沉默片刻,面露忧虑,“四·一二事件之后,形势变得更加严峻。我的关系也被调查,面临被捕的危险。”
“我一直担心您的安全。”王怀兰语气严肃,仿佛回到了那段不安的岁月。
王寿彭叹了口气,抬眼望向窗外,仿佛那段被时间遗忘的岁月仍在眼前浮现。“我不得不于1927年递交辞呈,选择了‘拂袖而去。”
王至诚心中一震,王寿彭的故事充满着艰辛与无奈。他暗暗发誓,要用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这一切,尽管未来充满未知,但他绝不退缩。
就在此时,王寿彭的眼中突然闪过一丝光芒,似乎想到了什么。他转向王至诚,面带微笑:“你愿意为山大奉献一生吗?”
“我愿意!”王至诚毫不犹豫地回答,心中燃起了理想的火焰。
王怀兰插话问道:“你看,山东能否成立国学院?”
王寿彭犹豫片刻说道:“成立国学院可以在上海、南京。即使选择在山东,也是泰安和曲阜。”
王怀兰说:“不瞒兄弟,这些地方我试过。”然后摇了摇头。
王寿彭惋惜说:“山大并不合适。”然后看了看王至诚,说:“王兄,我们都老了,要敢于放手让孩子来做。等王至诚来山大之后,具体可以让王至诚先做一番考察。”
“那就好!”王怀兰点点头,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不过--”王寿彭难以言表。
“不过什么?”王怀兰急切地问道。
王寿彭说道:“你不在山大的时间太长了,上面考虑……”
此时的他们,仿佛看到了未来的希望,然而,在这条布满荆棘的路上,未知的危险与挑战仍在前方暗涌,悬念扑朔迷离。
喜欢。
第222章 王寿彭推荐:王至诚来山大[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