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岛美子、南造云子在废墟的尸骨中,发现少了两个人。这两个人,一个是蔡公时带来与日本交涉的张汉儒,另一个是现场采访的记者王至诚。
在南京国府大厅里,蒋司令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面前摆着王至诚等情报工作者传来的电报和一份关于“五三惨案”的报告。
报纸上印着惨烈的场面,数十名无辜的平民在日军的轰炸下丧生。然而,蒋司令嘴角微微上扬,把这场灾难怪罪于北伐军。他的逻辑是:北伐军没有及时撤离,让日本人气愤不已,这才是问题的根源!
蒋司令眼中的冷漠让在场的官员们心中一紧,多少有正义感的官员在心里暗想:如此领袖,何以代表中华民族的利益,抵抗那些比强盗更狡诈的日本侵略者?
5月4日,天色已暗,王至诚和张汉儒躲在污浊的下水道中,浑身湿透,四周弥漫着刺鼻的气味。
次日拂晓,经过近一夜的恐惧与绝望的王至诚和张汉儒,在柳叶和一位老乡的帮助下,摸出了下水道。
王至诚和张汉儒终于爬出了下水道,满身的污秽,但脸上的泥泞与疲惫并未掩盖他们眼中的坚定。
柳叶扑向王至诚的怀里,感受到他微弱的心跳与温暖,所有的恐惧与疲惫都化为难以抑制的泪水。王至诚感受到她的力量与坚定,泪水与笑容交织,指了指身边的张汉儒……
王至诚的脑海里浮现那悲壮的场面:随着几声枪响,交涉署门前,一个个丐帮兄弟姐妹在敌人的枪口下倒下……院内,蔡公时没有死于日军的割耳、挖眼、剜舌、削鼻的酷刑,而是在倭寇的乱枪之下牺牲。
他们要做的,就是抢回15名烈士的遗骨,不让他们的牺牲被遗忘。
王至诚和张汉儒具体分共,张汉儒负责抢回遗骨并安葬;王至诚负责把消息传递给国共两党,并见于报端,揭露日军之罪行。
张汉儒在街头奔走,尽管肩膀传来剧烈的刺痛,但他心中的热血让他无所畏惧。
王至诚化妆成一位买字先生,等待来接头的战友。字帖卖了好几副,但不见战友的到来!
王至诚心想:如果把消息传给共字号,共字号不可能相信一个正在被追捕者传来的消息。决定回去找张汉儒。
王至诚和张汉儒相商,通过在济南的国字号情报机构,把情报传给书法家于右任,相信于右任会想办法及时传到徐州的蒋司令耳中。
蒋司令获得情报,已改先前的埋怨,这一次是气愤填膺,破口大骂:“日军太荒唐无道!”他眼中闪烁着怒火,心中明白,国人的抗争不会就此停息,他决定返回南京。
与此同时,昔日与蔡公时情谊深厚的于右任,正望着窗外的天空,窗外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落在他的书桌上,映出一片金色的光芒。
然而此时的于右任满脸的愁苦,手中握着一支毛笔,笔尖在宣纸上游走,写下了:“此鼻此耳,此仇此耻!呜呼,泰山之下血未止!”他心中满是对亡友的追思,泪水不自觉地滑落,用力的笔触仿佛要将愤怒与悲痛一并表达。
5月5日,济南的局势愈发紧张,外交部部长黄郛的脸色苍白,他在与蒋司令的会晤中感受到了沉重的压力。
面对凶险的环境,省立山大和私立齐大的学生们毫不畏惧,纷纷走出校园,挥舞着反对日军暴行的横幅,口号震耳欲聋:“反对济南惨案,揭露日军罪行!”
年轻人的声音如同洪流般涌动,激起无数人的心潮。
“我们必须行动!”王怀兰站在人群之
第229章 一悲一喜:五三惨案的回响[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