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至诚告别张伯驹,踏上了寻找琅琊本《兰亭序》的旅程。他心里明白,虽然他能够临摹一幅琅琊本的《兰亭序》,以假乱真,但未必能瞒过张学良的眼睛。
走着走着,王至诚猛然抬头,发现自己已经站在那座灰绿色穹顶、洋红色楼梯的两层红楼前方。记忆如潮水般涌来,他想起孩童时与爷爷初来东北的那个夜晚。
那晚,王至诚与爷爷被张作霖安排在奉天大帅府上坐下。张学良走了进来,看到桌子上摆着爷爷的毛笔,便对王至诚惊奇而自豪地说道:“我的父亲有一支神笔。”
张作霖在签发支票时,无需签名,也无需盖章,只需用那支红色毛笔在支票上戳一个红点。无论支票金额多么庞大,钱庄都会毫不犹豫地支付。
王至诚听得入神,心中对这支神笔的神秘与权力产生了深深的敬畏与向往。
张作霖手下的一名侍卫官,早已暗恋张作霖的姨太太,憧憬着远走高飞的生活。然而,由于手头拮据,这个梦一直未能实现。
得知张作霖用红点代替印章和签名的秘密后,侍卫官心中一动,决定与姨太太密谋,照搬张作霖的做法。
他们准备了一张事先填好巨额金额的支票,侍卫官用红色毛笔戳了一个红点,满心期待地前往钱庄提取现金。两人心中暗喜,开始幻想逃离的美好生活。
然而,当他们在钱庄等待取钱时,突如其来的一阵嘈杂声打破了他们的幻想。一群宪兵如狼似虎地冲了进来,迅速将这对狗男女抓个正着。
侍卫官夫妇的所有计划瞬间化为泡影。原来当钱庄伙计看到侍卫官递上的那张支票时,心中产生了疑虑,便编了个理由暂时离开,实际上却悄悄打电话给张作霖。
伪造假支票的丑事随之曝光。尽管如此,张作霖念及侍卫官跟随自己多年,并没有对他们施以极刑,反而给予他们一笔钱,让他们得以远走高飞。
张学良给王至诚讲完这个故事,爽朗地笑了。
王至诚好奇地问起缘由,才知道张作霖签发支票的毛笔并非普通的毛笔,而是在笔尖里藏有一根钢针。张作霖在签发支票时,利用这支特制的毛笔戳出了一个小眼洞,钱庄的伙计们只认这种细微的针眼,不会在意红点。而侍卫官和姨太太则完全低估了这支笔的玄机,以为只是随意戳了一下。
然而如今物是人非,那位粗中有细、笔中藏针的东北王已死于日本人之手,奉天驿站也被外敌所控制。
这时,一个报童走过来,问道:“先生,要一张报纸吗?《新民晚报》是在张学良支持下,刚刚创办的,也是辽宁省的第一张晚报。”
王至诚接过一张报纸,看到上面一篇署名新民小学靖尧的文章,仿佛在茫茫黑夜中看见了一线光亮,或许报纸上有什么暗号,他决定买下。
当王至诚准备付费时,发现孩童背包里有一个画轴,便问道:“画轴,可以欣赏一下吗?”
孩童面露歉意,答道:“对不起,刚才忘了。这也是给你的。”说着交给王至诚,指了指附近骑马而来的青年,“那位哥哥找你——”说完便大摇大摆地卖报去了。
那位青年军人催马来到王至诚身边,跳下马问道:“敢问,尊兄前往何处?这前不着村后不见店的。”
第269章 新的旅程:关玉衡归还《兰亭序》[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