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刚安顿下来,心中正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中,洪九便急匆匆地跑了过来,满脸急切:“府门前来了一位学生装扮的青年,自称奉天讲武堂第八期骑兵科的学生。”
张学良抬头,目光透出一丝疲惫和无奈:“自家父亲遇难后,我们不再接见新的朋友。”
洪九摇摇头,语气中透着一股神秘感:“你为东北的安全,我明白,但这个青年不一般。”这句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张学良心中某扇紧闭的大门。
“此人哪里人?”张学良问道,虽然心中有所防备,但好奇心驱使着他想要了解更多。
洪九顿了顿,神情恍惚:“我……还没有问过。”
张学良的耐心显然已经到达极限,生气地说道:“问过了再说。”他的声音低沉如雷,仿佛风暴即将来临,让人不敢轻易靠近。
洪九像是被催促的兔子,飞快地跑出府门。四五分钟后,气喘吁吁地回来,急促说道:“此人黑龙江人,祖籍历城区大桥镇吴家村。”
张学良的心头一震,随即追问:“此人姓甚名谁?”
“吴泰勋,字幼权。”洪九说,眼中闪烁着一丝忐忑,“他说和家父,关系不一般。”洪九似乎在解释又似乎在试探。
张学良的脸色变得更加阴沉:“还不去打探?”
洪九再次飞奔而出,几分钟后,他再度回到张学良身边,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吴泰勋是吴俊升的独生子。”
张学良双手捂着头,头痛欲裂。一幕幕往事如潮水般涌来,浮现他一生中最痛苦的回忆。他的父亲,张作霖,竟然在那一瞬间被敌人暗算。如今吴泰勋的到来,是福是祸,似乎在无形中再次拉扯着他的命运。
“洪九,你认为这吴泰勋的到来,意欲何为?”张学良努力平复内心的烦躁,开始思索。
洪九迟疑片刻,语气认真:“我觉得他可能来是为了表达对张大帅的敬意,或者是想要寻求庇护。”
“庇护?”张学良冷笑一声,“他父亲在我的父亲手下,如何能寻求庇护?”话语中透露出一丝不屑,却也有着深深的警觉。
张学良心中掀起一阵波澜。吴俊升的崛起与堕落,仿佛正是他与吴泰勋之间无法逃避的命运交织。吴泰勋,作为吴俊升的儿子,是否会沿着父亲的轨迹走下去,亦或会选择一条全新的道路?张学良心中充满了疑问与不安。
吴泰勋的到来,或许是一个新的开始,也可能是即将到来的风暴的前兆。张学良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但内心的惶惶不安却始终挥之不去。
“我必须要弄清楚吴泰勋的真实意图。”张学良暗自决心,眼神渐渐坚定。面对即将到来的风暴,他只能选择迎接挑战,将自己的命运紧紧掌握在手中。
1928年6月3日夜,张作霖乘专列返奉,吴俊升得知消息,即同莫德惠等人前往山海关迎接,并同车北行。然而,命运的齿轮在此刻悄然转动。
4日晨五时二十七分,列车行至皇姑屯三洞桥铁路交叉处,突然遭到日本关东军高级参谋河本大作等设伏炸毁。列车轰然作响,吴俊升头部被飞
第355章 命运的交响:陈华携吴泰勋参加大帅祭祀[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