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天空中一声霹雳,响彻海滨,国轩不胜骇愕,曾遂以下诸将士,都相顾失『色』,军心一『乱』,哪里还愿抵敌?眼见得败阵退还。清军乘势掩杀,焚毁敌舰百余艘,毙敌兵万余名,国轩仓卒退至牛心湾,遇清将魏明杀来,不敢抵挡,别走鸡笼屿,又遇着清将陈蟒,前后左右,统是清兵,没奈何逃奔台湾去了。
施琅乘胜至台湾,舟泊鹿耳门,胶浅被搁,敌舰复来攻击。施琅连忙对仗,火箭火弹,互掷一阵,怎奈敌兵如蚁而来,施琅舟不能动,被他四面围祝正紧急间,蓝理摇舟来救。敌大惊,相率披靡。蓝理左手执盾,右手执刀,跃上敌船,连斩臣魁十余人,敌兵凫水遁去。乃请施琅易舟,琅执理手,并问创疾。蓝理笑道:“主帅有急,就使创裂至死,亦顾不得许多。”(副将义务,理应如此。)遂与施琅轰击郑军,郑军退去。
次晨,海上大雾『迷』蒙,『潮』高丈余,施琅、蓝理等鼓舟而入,国轩方在岛上督守,见清军随『潮』进来,推案起立,叹道:“闻先王得台湾,鹿耳门『潮』涨,今又这般,岂非天数么?”遂遣使迎降,缴出延平郡王招讨大将军印。自顺治十八年,郑成功据台湾,二十三年而亡。
施琅遣人由海道告捷,七日至京,康熙帝大喜,封施琅为靖海侯,命克等入都,授克海澄公,刘国轩、冯锡范亦封伯爵。(克以下,皆得受封,康熙帝算是厚道,然冯锡范亦得伯爵,未免赏罚不当。)遂于台湾辟地垦荒,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剩自是清朝威力,远达海外,暹罗、安南诸国,都遣使前来朝贡,连欧洲的意大利、荷兰等国,亦通使修好,请开海禁,求互市。廷议准海滨通商,设粤海、闽海、浙海、江海四关,置吏榷税,这就是沿海通商的基础,小子且按下慢表。
且说中国北方,有个俄罗斯国,元朝时,已被蒙古兵灭掉大半。到了元朝衰微,俄罗斯又渐渐强盛起来,把蒙人尽行驱逐,独霸一方。满清初兴,屯兵黑龙江,俄罗斯竟发远征军,越外兴安岭,到黑龙江北岸。会清兵入关,无暇顾及,俄将喀巴罗领了几百个俄兵,将黑龙江北岸的雅克萨侵占了去,用土筑城,屯兵把守。复分兵下黑龙江,被清都统明安达礼及沙尔呼达,先后击退,只是雅克萨城占据如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康熙二十一年,三藩削平,海内无事。康熙帝想驱逐俄人,略定东北,先差副都统郎坦,托名出猎,渡过黑龙江,侦探雅克萨城形势。郎坦回奏俄兵稀少,容易扫除,康熙帝乃决意驱俄,预命户部尚书伊桑阿,赴宁古塔督造大船,并筑造墨尔根、齐齐哈尔两城,添置十驿,以便水陆通饷。又遣萨布素为黑龙江将军,筹划战备,令蒙古车臣汗,断绝俄人贸易。二十二年,俄将模里尼克,率哥萨克兵六十多人,自雅克萨城出发,直到黑龙江下游。适遇清船巡弋,一鼓而起,把六十多个哥萨克兵,尽行拿住,模里尼克没有飞『毛』腿,自然一并捉来,送到齐齐哈尔拘禁。
二十三年,清兵至雅克萨城劝降,俄兵不从。
二十四年,清都统彭春率水陆两军北征,陆军约万人,随带巨炮二百门,水军五千人,战舰百艘,从松花江出黑龙江,齐集雅克萨城下。俄将托尔布津严行拒守,部下兵只四百多名,彭春令他把城退让,引兵归国,托尔布津恃着骁勇,不肯听命,清兵始用巨炮轰城,托尔布津开城接战,气焰十分嚣张,倒也一番鏖斗,怎奈众寡悬殊,究不相敌。俄军只得弃了土城,退至尼布楚。彭春令军士将土城毁去,率兵凯旋。谁知到了次年,托尔布津偕了陆军大佐伯伊顿,又到雅克萨,(自寻死的硬头皮。)筑起土垒,驻兵守御。彭春复引兵八千,运大炮四百门进攻,托尔布津令伯伊顿守住土垒,自率部兵抵死拒战。他手下不过四百多人,前次伤亡了数十名,只剩得三百多人,独能与八千清兵往来冲突,清兵围住了这边,他冲到那边,围住了那边,复溜到这边。(清初劲旅,尚难把三百俄兵,一鼓歼灭,可见俄兵凶悍情形。)彭春焦躁起来,督令开炮。托尔布津还不管死活,来夺炮具。轰的一声,托尔布津中弹倒毙,俄兵方逃入垒中。
伯伊顿部下,亦只一二百名,同了托尔布津部下遗兵,死守不去,清兵放炮轰垒,他却掘了地洞,令部兵『穴』居避弹,弹来躲入,弹止钻出,狡黠异常,垒有残缺,亦随时修补。适荷兰贡使在都,自称与俄罗斯毗邻,愿作居间调人。康熙帝遂命荷兰使臣,遣书俄国,责他无故寇边。旋得俄皇大彼得复书,略言:“中俄文字,两不相通,因致冲突。现已知边人构衅,当遣使臣诣边定界,请先释雅克萨围兵。康熙帝因俄皇大彼得请求息兵,遂允与议和,饬彭春解围暂退。于是俄遣全权公使费耀多罗,到外蒙古土谢图汗部境,遣人至北京,请派官与议,康熙帝命内大臣索额图等往会,途次闻土谢图与准噶尔构兵,不便交通,复折回京师,再遣从官绕道出境,通信俄使,议定以尼布楚为会场。索额图又奉使至尼布楚,带领西洋教士张诚、徐日升作为译官,另备精兵万余人,水陆并进,直达尼布楚城外。俄使费耀多罗,亦率千人到尼布楚,见清使兵卫甚盛,颇有惧『色』。(外交全恃兵力。)”
次日在城外张幕开会,两国公使,及从人毕集,护兵各二百余人,手执兵刃,侍立两旁。俄使开议,语言车舟磔,索额图全然不懂,经张诚翻译,始知俄使要求,以黑龙江南岸归清,北岸畀俄。索额图道:“那有此理?今日俄欲议和,须东起雅克萨,西至尼布楚,凡俄领黑龙江,及后贝加尔湖殖民地,一律归我方可。”(以尼布楚归中国,足阻俄人东来之锋,索额图初议很是有理。)俄使费耀多罗,也不懂索额图的说话,复由张诚译出,交与俄使。俄使阅毕,只是摇头。索额图见和议不谐,径自回营。翌日复会,索额图稍稍退让,拟把尼布楚地,作为两国分界,俄使亦不允,索额图又盛气回营。张诚等往来调停,复由索额图少让,北以格尔必齐河及外兴安岭为界,南以额尔古纳河为界,俄人所有额尔古纳河南堡寨,当尽移河北。俄使尚坚执不从,索额图遂召水陆两军,会齐城下,拟即攻城。俄使不得已照允。遂于康熙二十八年订约互换,约凡六条,大旨如下:
一、自黑龙江支流格尔必齐河,沿外兴安岭以至于海,凡岭南诸川,注入黑龙江者,属中国,岭北属俄。
二、西以额尔古纳河为界,河南属中国,河北属俄。
三、毁雅克萨城,雅克萨居民及物用,听迁往俄境。
四、两国猎户人等,不得擅越国界,违者送所司惩办。
五、两国彼此不得容留逃人。
六、行旅有官给文票,得贸易不禁。
约成,勒碑格尔必齐河东及额尔古纳河南,作为界标,用满、汉、蒙古、拉丁及俄罗斯五体文字,这叫作中俄《尼布楚条约》。正是:
外交开始成和约,后盾坚强怵外人。
自是中俄修好,百余年不兴兵革。蒙古以北,已断胶葛,只蒙古尚未平靖,且待下回再说平定蒙古的方略。
台湾孤悬海外,自古向为中国版图,郑成功占据二十余年,至其孙克降清,台湾实为清有。风止『潮』涨,一战成功,岂真天意使然?亦强弱不敌之一证也。至若尼布楚议和,清史上称为最荣誉之条约。其时俄兵远来,势孤而弱,清军近发,势盛而强,殊不胜乎!文中一鳞一爪,莫非叙述。亦莫非眉目,在善读者默会可耳。
喜欢。
第27章 台湾岛战败降清室尼布楚订约扬国威[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