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2章 林制军慷慨视师琦中堂昏庸误国[1/2页]

清史通俗演义 蔡东藩着文轩整理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却说英国发兵的警报,传到中国,清廷知战衅已开。命林则徐任两广总督,责成守御;调邓廷桢督闽,防扼闽海。则徐留心洋务,每日购阅外洋新闻纸,阴探西事。闻英『政府』已决定主战,急备战船六十艘,火舟二十只,小舟百余只,募壮丁五千,演习海战。自己又亲赴狮子洋,校阅水师,军容颇盛。(能文能武,是个将相才。)道光二十五年五月,(特书年月,志国耻之缘起。)英军舰十五艘,汽船四艘,运送船二十五艘,舳舻相接,旌旗蔽空,驶至澳门口外。则徐已派火舟堵塞海口,乘着风『潮』出洋,遇着英船,放起一把火来。英船急忙退避,已被毁去杉板船两只。
     英将伯麦,贿募汉『奸』多名,令侦察广东海口,何处空虚,可以袭入。无奈去一个,死一个,去两个,死一对。最后有几个汉『奸』,死里逃生,回报伯麦,说海口布得密密层层,连渔船户,统为林制台效力。不但兵船不能进去,就使光身子一个人,要想入口,也要被他搜查明白,若有一些形迹可疑,休想活着。看来广东有这林制台,是万万不能进兵呢。伯麦道:“我兵跋涉重洋,来到此地,难道罢手不成?”汉『奸』道:“中国海面,很是延长。林制台只能管一广东,不能带管别省,别省的督抚,那里个个像这位林公?此省有备,好攻那省,总有破绽可寻。而且中国的京师,是在直隶,直隶也是沿海省分,若能攻入直隶海口,比别省好得多哩”。(为虎作伥,煞是可恨!)伯麦闻言大喜,遂率舰队三十一艘,向北进驶。
     则徐探悉英舰北去,飞咨闽浙各省,严行防守。闽督邓廷桢,早已布置妥贴,预募水勇,在洋巡逻。见英船驶进厦门,水勇便扮做商民模样,乘夜袭击。行近英舰,突用火罐喷筒,向英舰内放入,攻坏英舰舵帆,焚毙英兵数十。英兵茫无头绪,还道是海盗偷袭,连忙抵敌。那水勇却『荡』着划桨,飞报内港去了。伯麦修好舵帆,复进攻厦门。金厦兵备道刘曜春,早接水勇禀报,固守炮台,囊沙垒垣,敌炮不能洞穿,那炮台还击的弹力,很是厉害,响了数声,把敌舰轰坏好几艘。伯麦料厦门也不易入,复趁着东北风,直犯浙海。
     浙海第一重门户,便是舟山,四面皆海,无险可扼。浙省官吏,又把舟山群岛,看作不甚要紧的地方。英舰已经驶至,还疑外国商舶,毫不防备。(当沿海戒严时,即使是外国商舶,亦须稽查,况明明是兵舰乎?)英人经粤、闽两次惩创,还不敢陡然登岸,只在海面游弋。过了两三天,并没有兵船出来袭击,遂从群岛中驶入,进薄定海。定海就是舟山故地,因置有县治,别名定海,后来遂把定海舟山,分作两地名目。定海设有总兵,姓张名朝发,平时倒也怀着忠心,只谋略却欠缺一点,(褒贬无私。)不思袭击外洋,专知把守海口。英舰二十六艘,连樯而进,朝发方下令防御。中军游击罗建功,还说外洋炮火,利水不利陆,请专守城池,不必注重海口。(越是愚夫,越说呆话。)朝发道:“守城非我责任,我专领水师,但知扼住海口,不令敌兵登岸,便算尽职。”随督师出港口。
     英将遣师投函,略说:“本国志在通商,并非有意激战,只因广东林、邓两督,烧我鸦片万余箱,所以前来索偿。若赔我烟价,许我通商,自应麾兵回国”等语。朝发叱回,令军士开炮轰击,英舰暂退。翌晨,英舰复齐至港口,把大炮架起桅樯上面,接连轰入,势甚凶猛。港内守兵,抵挡不住,船多被毁。朝发尚冒死督战,左股上忽中一弹,向后晕倒。亲兵赶即救回,于是纷纷溃退。英兵乘胜登岸,直薄定海城下。定海城内无兵,知县姚怀祥,遣典史金福,招募乡勇数百,甫至即溃。怀祥独坐南城上,见英兵缘梯上城,奔赴北门,解印交仆送府,自刎死。朝发回至镇海,亦创重而亡。
     败报到京,道光帝即令两江总督伊里布,赴浙视师。伊里布尚未抵浙,英将伯麦,复遣书浙抚。浙抚乌尔恭额,料知书中没甚好话,不愿拆阅,竟将原书发还。伯麦方拟进攻,适领事义律至军,请分兵直趋天津。伯麦依言,遂与义律率军舰八艘,向天津进发。
     道光帝因定海失守,未免忧虑,常召王大臣会议。军机大臣穆彰阿,以谄谀取宠。平时与林则徐等,本不相和协,至是遂奏林则徐办理不善,轻开战衅,宜一面惩办林则徐,一面再定和战事宜。(又是一个和。)道光帝尚在未决,忽由直隶总督琦善,递上封奏一本,内称:“英国兵船,驶至天津海口,意欲求抚。我朝以大字小,不如俯顺外情,罢兵息事为是。(此等言语,最足荧『惑』主听。)且粤督林则徐,办理禁烟,亦太『操』切,伏乞皇上恩威并济,执两用中”等语。道光帝览了奏牍,又去召穆彰阿商量。穆彰阿与琦善,本是臭味相投的朋友,穆彰阿要害林则徐,琦善自然竭力帮忙。况且这班『奸』臣,屈害忠良,是第一能手,欲要他去抵御外人,他却很是怕死,一些儿没能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相传义律到津,直至总督衙门求见。琦善闻英领事来署,当即迎入。义律取出英议会致中国宰相书,交与琦善。琦善本由大学士出督直隶,展开细瞧,半字不识,随令通事译读。首数句无非说东粤烧烟,起自林、邓两人。春间索偿,被他诟逐,所以越境入浙,由浙到津,琦善听了,尚不在意。后来通事又译出要约六条,随译随报。看官!你道他要求的是什么款子?小子一一开录如下:
     第一条赔偿货价。
     第二条开放广州、福建、厦门、定海、上海为商埠。
     第三条两国交际,用平等礼。
     第四条索赔兵费。
     第五条不得以英船夹带鸦片累及居留英商。
     第六条尽裁洋商(经手华商)浮费。
     琦善听毕,沉『吟』了好一会,方向义律道:“汝国既有意修和,那时总可商议。明日请贵兵官来署宴叙便了。”义律别去。次日,琦善令厨役备好筵宴,专待客到。约至已牌时候,英国水师将弁二十余人,统是直挺挺雄赳赳的走入署中。琦善接入,见他威武非凡,不由得心头『乱』跳。(见了二十多人,便已畏惧,若多至十倍百倍,定然向他下拜了。)英兵官虽不能直接与他谈论,然已瞧透他畏怯情状,便箕踞上坐。命随来的通事传说:本国已发大兵若干万,炮船若干艘,即日可到中国。若中国不允要求,请毋后悔!这番言语,吓得琦善面『色』如土,忙央通事说情,愿为转奏。英将弁眉飞『色』舞,乐得大嚼一回,吃他个饱。
     席散后,琦善便据事奏陈。当由穆彰阿一力推荐,道光帝便命琦善赴粤查办。琦善闻命,即与英领事义律,约定赴粤议款。义律等徐返舟山,琦善入京听训,造膝密陈,廷臣多未及闻知。迨琦善出京,部中接山东巡抚托浑布奏报,略称:“义律等自津回南,路过山东,接见时很是恭顺。(大约为自己写照。)今因琦中堂赴粤招抚,彼亦返粤听命”云云。嗣又接到伊里布奏本,据说:“与英人订休战约,愿还我定海”等语。部臣方识琦善、伊里布,统是一班和事佬。有几个见识稍高,已料到后来危局,然内有穆彰阿,外有琦善、伊里布,内外朋比,说亦无益,还是得过且过,做个仗马寒蝉。(这也难免误国之罪。)
     这且慢表,且说林则徐方加意海防,严缉私贩,每月获到贩烟人犯,总有数起,则徐一一奏闻。起初接到廷寄,多是奖勉的话头。一日,传到京抄,上载大学士琦善奉旨赴粤查办,则徐不禁慨叹。正扼腕间,又接批发奏折的朱谕道:
     外而断绝通商,并未断绝;内而查拿犯法,亦不能净荆无非空言搪塞,不但终无实济,反生出许多波澜,思之曷胜愤懑!看汝又以何词对朕也。特谕。
     则徐览毕无语。幕友在旁瞧看,不禁气愤,随道:“大帅这般尽力,反得这般批谕,令人不解。”则徐叹道:“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古今来多出一辙。林某自恨不能去邪,所以遭此疑谤。现既奉谕申斥,不得不自去请罪。”随即磨墨濡毫,草拟请罪折子,并加附片,愿戴罪赴浙,投营效力。当下交给幕友誊清,即日拜

第52章 林制军慷慨视师琦中堂昏庸误国[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