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 704 章 宣传的力量[1/2页]

吃饭穿衣 樱井木木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在吃饭问题上,当前最惨的自然是革命区。
      直到目前为止,姬国卿还无法杜绝饿死人的现象发生。
      姬国卿多次承诺,多次失信,此时也疲了,饿死就饿死吧。
      粮食就那么多,革命军打仗要吃饱、管理者有繁重的工作要吃饱、工人出力流汗要吃饱、学生们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要吃饱、医馆中病人和伤员身体虚弱需要补养要吃饱、医馆医护人员起着救死扶伤的重要作用要吃饱,剩下的人,实在顾不上许多了。
      赈济是必须的,但所有的赈济都是对于那些“服从”革命司令部统一调配安置的“难民”来说。
      坚持留在距离湖北、河南、河北等地较近的比如说陕西关中、汉中、四川等地的难民,一次性发给一个月的救命粮之后就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吃饭了。
      困扰姬国卿五年的粮食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这让姬国卿感到非常疲惫和无奈。
      如果姬国卿知道此时自己的革命区拥有的人口是满清和永历朝廷总人口的两倍多时,他会感到万分欣喜和备受鼓舞的。
      之前,清廷总嫌这个世界的汉人太多,恨不得将汉人都杀光了,他们的统治才不会遇到阻力。
      此时,清廷厌恶自己当初这样的想法了,他们感受到了人口流失带来的严重后果。
      革命军都出现在北京门口了,清廷必须将门口的革命军驱赶得远一些,必须重新夺回大同。
      因此,清廷几乎倾全国之力给阿济格凑了三万精兵(当然,滥竽充数的话,三十万都能凑齐。清廷有了枪炮后,他们知道刀枪弓箭在革命军面前起不了多大作用,枪炮数量不足的情况下,派再多的刀枪兵和弓箭手都是去送死)和大量的枪炮,目的就是让阿济格在大同一带打一个大胜仗,提升一下清军的士气。
      阿济格离开北京进入山西境内后,一路上势如破竹地杀入了大同,而且还用了不到半天的时间就拿下了大同。
      可是,拿下大同后面临的是什么局面?
      不但大同城成了废墟,大同周边都几乎成了鬼蜮,想见到一个人就是一件值得惊喜的事。
      没办法,废墟一样的大同城只能靠将士们自己动手清理、修筑了。
      几乎不见人烟的大同地区,还需要不断地去巡逻、视察,主要是抓一些人了解情况和充当苦力干活。
      巡逻队、视察队派得少了,情况一般是派出去的人有去无回,派得多了是可以抓到一些人,但几乎都是老弱。
      让这些老弱干活,一鞭子下去就要了他们的命。
      他们死了之后,还要费力气将尸体埋了。
      在阿济格看来,麾下将士外出抓来的人,其实是给自己抓来了一群负担和祸患。
      如果阿济格奏请朝廷,朝廷也同意的话,估计会有很多的人搬迁到大同地区来填补这里的“空白”。
      不是说大同有多么的繁华富饶,来到大同后能过上多么好的生活,而是大同当地都隐藏着很多革命军,大同西南边不远就是革命区。
      那些从东边填补到大同的人,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来到大同后逃出大同到革命区去。
      阿济格明白这个道理,多尔衮和顺治小皇帝都明白。因此,他们是绝对不允许东边的百姓填补到大同来的。
      争夺天下的博弈中,清廷发现革命军手段实在是太高明了。
      清廷这些年跟革命军之间打的大战并不多,小打小闹的战争说明不了什么、也解决不了多大的问题。
      在清廷看来,想要一统天下,主要的手段就是通过战争去解决。第 704 章 宣传的力量[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