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56章 蒋迪的“深情”,从来不是儿女情长的牵绊。[2/2页]

大衍神医 魏一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你看,咱们县的中药材种植占农业产值的7%,但深加工几乎是空白,大部分都是卖原材料,利润太低,这明显是政府没有发挥出引导和扶持的作用。”
     她的指尖在屏幕上滑动,调出几张照片:“这是我上个月去北边靠近山区的区域调研拍的,农户种的连翘品相很好,却因为没有烘干设备,只能低价卖给收购商。你书中提到的‘中药材质量是根基,其实质量再好,没有产业链支撑,也成不了气候。”
     杨澜生看着照片里农户皴裂的手,心里一动:“所以您想建中药材加工基地?”
     “不仅是加工。”蒋迪眼中闪过一丝光亮,那是谈及理想时才有的神采,“我想打造‘种植+加工+研发+文旅的全产业链。你在书中总结的那些诊疗经验,完全可以转化成康养项目;管芳画的经络图,能做成文创产品。中医不仅能治病,还能当产业做,这才是‘扶正的根本。”
     杨澜生端起水杯喝了一口,温水润过喉咙,忽然觉得眼前的蒋迪既熟悉又陌生。他印象里的县委书记,总是被各种会议和报表包围,而此刻的她,谈起产业链规划时眼里的光,竟和他讨论病案时的专注如出一辙。
     “但资金和技术是难题吧?”他想起县医院捉襟见肘的经费。
     “所以需要‘借力。”蒋迪笑了笑,“我已经跟省里对接了,他们愿意把咱们县列为‘中医药产业试点县,资金会有倾斜。技术方面,我想请你和你们医院的药剂科长、县医药公司的技师当顾问,毕竟你们最懂中药材的‘脾气。”
     “我?”杨澜生愣了愣,“我只想做个医生……”
     “你不能只做医生,因为一名医生是需要懂药的,就如张仲景和李时珍。”蒋迪打断他,目光坦诚,“你做医疗项目十年,懂药材特性,知道市场需求,更重要的是,你心里装着病人。上次去方舱医院慰问,你提起了咱们这边各县的道地药材,说‘好药得让种药人得实惠,这话我一直记着。”
     杨澜生的心猛地一颤。那是去年春天的事,他随口说的一句话,没想到她竟记在心上。他忽然明白,蒋迪对他的“重视”,从来不止于表面的礼遇,而是看到了他身上能为这片土地做事的潜力。
     “至于资金缺口,”蒋迪继续说,“我打算引入社会资本,但有个条件——必须保证农户的利益,不能让资本把好处都占了。这就像你开药方,君臣佐使得配伍好,少一味都不行。”
     她把“药方”和“资本”放在一起类比,让杨澜生忍俊不禁:“蒋书记这比喻,比我书中写的还形象。”
     “跟你学的嘛。”蒋迪的语气轻快起来,带着点难得的俏皮,“你书中说‘治未病比‘治已病重要,县域经济也是如此,现在不布局,等疫情完全过去,就赶不上趟了。”
     窗外的雪不知何时停了,阳光透过玻璃照进来,在地板上投下明亮的光斑。杨澜生看着蒋迪在笔记本上勾画产业链图谱,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竟让他想起和管芳整理病案的夜晚。
     “对了,”蒋迪忽然抬头,“还有件事想跟你商量。冯院长说县中医院的几个中医专家工作室需要扩建,想请县里支持把它打造成‘中医临症研究中心,既看病,也搞研究,还能培训基层医生。你觉得可行吗?”
     “当然可行!”杨澜生立刻来了精神,“我早就想建个‘名老中医工作室,与省内外的名师如工作室联动,这样就能形成一个人才培养机制……”
     他越说越投入,从诊室布局说到设备采购,从人才培养说到学术交流,蒋迪静静地听着,时不时点头,偶尔提一两个关键问题,总能问到点子上。不知不觉间,半小时变成了一个多小时,办公室里的谈话声越来越热烈,像两滴水珠融入了同一片溪流。
     “看来你早就有想法了。”蒋迪合上笔记本,眼里的笑意温柔,“那就这么定了,年后就启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杨澜生这才意识到时间不早了,起身告辞时,蒋迪叫住他:“澜生,还有句话……”
     她的声音顿了顿,目光掠过他的肩膀,落在窗外的雪地上:“这一年,谢谢你。你对我的影响太大了,这让我认真地思考了自己过去走过的路,我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执政要义,感觉自己像换了个人一样。”
     杨澜生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温热而酸胀。他忽然明白,蒋迪的“深情”,从来不是儿女情长的牵绊,而是对这片土地共同的牵挂,是对能一起做事的知己的珍惜。两人深情地对视着,慢慢地拥抱在了一起。
     许久,蒋迪抬起头,看着杨澜生的眼睛,说:“晚上……让彭悦一起来家里吃顿便饭吧?我学了道新菜,我让小庄准备食材。”
     杨澜生愣了愣,明白了她的心思,随即笑了:“好啊,正好让彭悦跟你取取经,她总说我给她讲的食疗方太简略。”
     下楼时,夕阳正染红天际,给县委大楼的飞檐镀上了层金边。杨澜生想起蒋迪谈论产业链时的神采,想起她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批注,忽然觉得,这个腊月的下午,比任何接风宴都让他踏实。
     彭悦的车就停在楼下,她正趴在方向盘上打盹,阳光照在她的发梢,像撒了把金粉。杨澜生轻轻敲了敲车窗,她惊醒过来,看见他时眼睛一亮:“谈完了?”
     “嗯,”杨澜生坐进副驾驶,“蒋书记说晚上请咱们去家里吃饭。”
     “真的?”彭悦笑了,“那我得回去换件衣服。”
     车驶出县委大院时,杨澜生回头望了一眼。办公楼的窗户里,蒋迪的身影还在忙碌,灯光已经亮了起来。他忽然觉得,疫情带来的阴霾正在散去,而新的希望,就藏在这些为土地和人民踏实做事的人身上。
     就像他书中写的那样:“疫病终会过去,但守护生命的智慧,会像种子一样,在春天里生根发芽。”而此刻,他仿佛已经看到,中医药产业的种子,正在这片土地上,借着政策的暖风,悄悄破土。
    喜欢。
  

第356章 蒋迪的“深情”,从来不是儿女情长的牵绊。[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