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塔,扛着云梯,朝着莫州城墙冲来。杨延昭站在城楼上,手持长枪,高声喊道:“放箭!扔滚木!扔石头!”
城墙上的宋军士兵纷纷放箭,扔滚木、石头。辽军的攻城塔刚靠近护城河,就掉进了陷阱里,里面的士兵摔得粉身碎骨;云梯刚架到城墙上,就被宋军士兵用钩子勾住,狠狠掀翻,上面的辽军士兵像下饺子似的掉进护城河,溅起大片水花。
耶律休哥在阵前看得直跺脚,他没想到过了这么久,杨延昭的防守还是这么滴水不漏。“再冲!给朕接着冲!”他拔出腰间弯刀,朝着莫州城方向挥舞,“谁先登上城墙,赏黄金百两!”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辽军士兵们红着眼眶,扛着新的云梯又冲了上去。可城墙上的宋军早有准备,周信亲自握着弓箭,一箭一个准,专射云梯上的领头士兵。有个辽军小校刚爬到一半,被周信一箭射穿肩膀,惨叫着从云梯上摔了下去,砸在后面的士兵身上,两人一起滚进了护城河。
“周将军好箭法!”城墙上的宋军士兵齐声叫好,士气更盛。杨延昭拍了拍周信的肩膀:“好样的,继续保持!只要守住这口气,辽军就攻不进来。”
战斗从清晨打到日头偏西,辽军的尸体堆得快跟护城河齐平了,莫州城墙却连一道裂缝都没出现。耶律休哥看着满地尸体,心疼得直抽气——这可是他精心训练的精锐,一天就折损了三千多人。他咬着牙下令:“撤军!今天先到这,明天再攻!”
辽军士兵如蒙大赦,拖着疲惫的身体退回大营。杨延昭站在城楼上,看着辽军撤退的背影,松了口气的同时,也捏了把汗——辽军兵力是宋军的五倍,这么硬拼下去,迟早会撑不住。
“将军,咱们的弓箭快用完了,滚木和石头也剩得不多了。”王超匆匆跑过来禀报,脸上满是焦急,“再这么打几天,咱们就没东西可守了。”
杨延昭皱起眉头,他知道王超说的是实话。莫州城小,储备的守城物资本就有限,这一天恶战下来,消耗比预想中还大。“你立刻组织士兵和百姓,连夜砍伐城外的树木做滚木,再让铁匠铺加班加点打造箭矢。另外,把城里的空酒坛收集起来,装满火药和碎石,做成‘轰天雷,明天辽军再来,给他们点厉害尝尝!”
王超眼睛一亮:“将军这主意好!末将这就去办!”
当天晚上,莫州城里灯火通明。百姓们听说要做守城的“轰天雷”,纷纷把家里的酒坛捐出来,有的还主动帮着搬运木头、筛选碎石。有个开酒馆的张老板,抱着最后一坛珍藏的女儿红跑过来,心疼得直咧嘴:“杨将军,这酒坛您可千万别弄坏了,等打退辽军,我还指望用它装新酒呢!”
杨延昭忍不住笑了:“张老板放心,等打退辽军,我赔您十坛好酒!”
张老板立刻眉开眼笑:“那敢情好!要是不够,我再把地窖里的空坛都搬来!”
在大家的忙碌下,一夜之间,上千个“轰天雷”就做好了,新的滚木和箭矢也堆得像小山一样。第二天一早,耶律休哥率领辽军再次攻城时,看到城墙上的宋军不仅没露疲态,反而个个精神抖擞,心里顿时咯噔一下。
“攻城!”耶律休哥咬着牙下令,他不信杨延昭能一直这么撑下去。
辽军的攻城塔再次逼近,可这次还没等靠近城墙,城墙上就扔下来一个个圆滚滚的东西。辽军士兵以为是食物,还想伸手去接,结果“轰”的一声巨响,酒坛炸开,碎石和火星四处飞溅,靠近的辽军士兵瞬间被炸得血肉模糊。
“什么东西这么厉害?!”耶律休哥吓得差点从马上摔下来,他活了这么大,从没见过这么吓人的武器。
城墙上的杨延昭高声喊道:“耶律休哥!这是咱们大宋的‘轰天雷,专门对付你们这些辽贼!识相的就赶紧撤军,不然下次炸的就是你的中军大帐!”
辽军士兵们被“轰天雷”吓得魂飞魄散,再也不敢往前冲,纷纷往后退。耶律休哥气得脸色铁青,可也没办法,只能下令撤军。
接下来的几天,耶律休哥又尝试了夜袭、火攻,甚至想挖地道进城,可都被杨延昭一一化解。夜袭时,宋军在城外埋了“踏响雷”(用竹筒装火药,踩上去就会爆炸),辽军刚靠近城墙就被炸得人仰马翻;火攻时,宋军早有准备,城墙上摆满了水桶和沙土,辽军扔上来的火把刚落地就被扑灭;挖地道时,杨延昭派人在城墙根下挖了深沟,辽军的地道刚挖到一半就被发现,宋军往地道里灌烟,把里面的辽军呛得半死。
耶律休哥的十万大军,在莫州城下耗了一个多月,不仅没攻破莫州,反而折损了近半兵力,粮草也快用完了。更让他头疼的是,杨延浦在并州也打得风生水起,耶律斜轸的十万大军被死死困在并州城外,根本没法来支援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天,耶律休哥正在中军大帐里发愁,突然接到了辽圣宗的圣旨——辽圣宗得知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轸都久攻不下,又听说大宋的援军快到了,担心再耗下去会被宋军包围,下令让他们立刻撤军。
耶律休哥如蒙大赦,连夜率领残兵败将逃回契丹。杨延昭得知辽军撤军的消息后,并没有下令追击——他知道宋军士兵也很疲惫,而且穷寇莫追,万一耶律休哥设下埋伏,反而会吃亏。
莫州之战再次以宋军胜利告终,消息传到汴梁,赵恒大喜过望,下旨封杨延昭为高阳关副都部署,赏黄金二百两,锦缎五百匹;周信、王超等人也都得到了提拔。百姓们更是高兴,瓦舍里的说书先生把“轰天雷退辽军”的故事改编成了新评书,天天讲得唾沫横飞,听书的人挤得连站的地方都没有。
杨延昭接到圣旨后,心里却没有多少喜悦。他知道,辽军这次撤退只是暂时的,辽圣宗年轻气盛,肯定不会善罢甘休,迟早还会再来攻打大宋。他在莫州继续训练士兵,改进“轰天雷”,还派人去契丹打探情报,为下一次战斗做准备。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一场来自内部的麻烦,正悄悄向他袭来。
高阳关都部署叫王继忠,是个靠溜须拍马上来的官员,没什么真本事,却嫉妒心极强。他见杨延昭立了大功,还被提拔为自己的副手,心里很是不满,总想着找机会陷害杨延昭。
这天,王继忠以“商议军务”为由,把杨延昭请到了高阳关的官署。杨延昭刚坐下,王继忠就端着酒杯走过来,皮笑肉不笑地说:“杨将军,恭喜啊!这次莫州之战,你又立了大功,陛下对你可是越来越器重了。”
杨延昭接过酒杯,说道:“王大人客气了。这都是将士们拼死作战的结果,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
王继忠笑了笑,又说:“杨将军太谦虚了。不过,有件事我得提醒你一下。最近有人向我举报,说你在莫州私藏粮草,还克扣士兵的军饷,可有此事?”
杨延昭心里一惊,连忙说道:“王大人,这绝对是谣言!我在莫州开仓放粮救济百姓,士兵的军饷也都是按时发放,从没私藏粮草、克扣军饷!”
王继忠冷哼一声:“是不是谣言,可不是你说了算。我已经写了奏折,把这件事禀报给陛下了。杨将军,你还是好自为之吧!”
杨延昭气得浑身发抖,他没想到王继忠居然会这么卑鄙,编造谣言陷害自己。他立刻起身,说道:“王大人,你这是诬陷!我现在就回莫州,收集证据,证明我的清白!”
说完,杨延昭转身就走,直奔莫州。他回到莫州后,立刻召集周信、王超和百姓代表,让他们写证词,证明自己没有私藏粮草、克扣军饷。百姓们听说王继忠诬陷杨延昭,都很生气,纷纷主动写证词,有的还愿意跟杨延昭一起去汴梁,向赵恒当面澄清。
杨延昭带着证词和百姓代表,快马加鞭地赶往汴梁。他来到皇宫,向赵恒递交了证词,还把百姓代表带来,让他们当面讲述自己在莫州的所作所为。
百姓代表张老栓跪在地上,激动地说:“陛下,杨将军是个好官啊!去年莫州旱灾,杨将军开仓放粮救济咱们,还亲自带着士兵帮咱们挖井浇水,咱们才有饭吃。他怎么可能私藏粮草、克扣军饷呢?这肯定是有人诬陷他!”
其他百姓代表也纷纷附和:“是啊陛下!杨将军爱民如子,保家卫国,咱们莫州的百姓都感激他,要是有人诬陷他,咱们第一个不答应!”
赵恒看着证词,又听了百姓代表的话,心里已经明白了大半。他立刻下令,派人去高阳关调查王继忠。调查的人很快就回来了,禀报说王继忠不仅诬陷杨延昭,还在高阳关私吞军饷、欺压士兵,证据确凿。
赵恒大怒,下旨把王继忠革职查办,押入天牢,还任命杨延昭为高阳关都部署,全权负责高阳关的防务。
杨延昭洗清了冤屈,心里很是感激。他跪在地上,说道:“陛下,谢谢您还臣清白。臣定不会辜负陛下的信任,好好守着高阳关,保卫大宋的北方边境!”
赵恒笑着说:“杨爱卿,起来吧。朕知道你是个忠臣,不会相信别人的诬陷。你好好干,将来有机会,朕还指望你北伐契丹,收复幽云十六州呢!”
杨延昭心里一暖,说道:“陛下放心!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回到高阳关后,杨延昭立刻整顿军务,把王继忠私吞的军饷补发给士兵,还严惩了几个跟着王继忠作恶的官员。高阳关的士兵们士气大振,对杨延昭更加敬佩。
时间很快就到了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这年春天,赵恒突然下令,要去泰山封禅。封禅是古代帝王的最高典礼,只有做出巨大功绩的帝王才能去。大臣们都觉得赵恒刚跟契丹议和,没什么太大的功绩,不应该去封禅,纷纷劝他放弃。
可赵恒却很固执,坚持要去封禅。他还下令,让各地官员搜刮百姓的钱财,为封禅做准备。百姓们被搜刮得苦不堪言,有的甚至卖儿卖女,才能凑够官员要的钱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消息传到高阳关,杨延昭心里很是着急。他知道,封禅会耗费大量的钱财和人力,还会让官员们趁机欺压百姓,导致民不聊生。他立刻写了一份奏折,派人送往汴梁,说道:“陛下,封禅劳民伤财,现在大宋的国力还没完全恢复,不宜举行封禅大典。不如把钱财用在发展农业、训练士兵上,为将来北伐契丹做准备。”
可赵恒根本没把杨延昭的奏折放在眼里,还是坚持要去封禅。他率领文武百官,浩浩荡荡地前往泰山,举行了隆重的封禅大典。这次封禅,耗费了大宋大量的钱财,导致国库空虚,百姓们怨声载道。
杨延昭得知消息后,心里很是失望。他站在高阳关的城楼上,看着北方,心里暗暗叹气——陛下要是把封禅的心思用在北伐上,幽云十六州早就收复了。可他也没办法,只能继续守着高阳关,等待北伐的机会。
而此时的契丹,辽圣宗得知赵恒去泰山封禅,耗费了大量钱财,心里很是得意。他知道,大宋现在国库空虚,肯定没精力北伐,甚至连防守都可能出现问题。他再次召集耶律休哥、耶律斜轸等将领,商议攻打大宋的事。
“赵恒这小子,不好好发展国力,居然去搞封禅,真是昏庸无能!”辽圣宗坐在龙椅上,得意地说,“朕决定,明年春天,率领二十万辽军,再次攻打大宋,这次一定要拿下高阳关,直达汴梁!”
耶律休哥连忙站出来:“陛下英明!上次臣在莫州吃了亏,这次臣定要一雪前耻,活捉杨延昭!”
耶律斜轸也跟着附和:“陛下放心!咱们二十万大军,定能一举攻破高阳关,拿下大宋!”
辽圣宗点了点头,说道:“好!就这么定了。你们立刻去整顿军队,囤积粮草,为明年春天的进攻做准备!”
将领们领了旨,纷纷开始行动。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大宋,赵恒得知辽圣宗要再次攻打大宋,心里很是着急。他这才意识到,自己不该去封禅,导致国库空虚,现在根本没能力抵挡辽军的进攻。
他连夜召集大臣们开会,商议对策。“陛下,现在国库空虚,士兵们的军饷都快发不出来了,要是辽军来攻,咱们根本没办法抵挡啊!”张咏站出来,脸色凝重地说。
李继隆也站出来,说道:“陛下,现在只能让杨延昭坚守高阳关,同时派人去各地征兵,筹集粮草。只要能撑到明年夏天,咱们就能收获粮食,有了粮草,就能跟辽军一战!”
赵恒点了点头,说道:“好!就按你们说的办。传朕旨意,让杨延昭坚守高阳关,务必挡住辽军的进攻;张咏,你负责去各地筹集粮草,征兵;李继隆,你负责训练新征的士兵,随时准备支援高阳关。”
大臣们领了旨,纷纷开始行动。杨延昭接到旨意后,心里很是清楚,这次的情况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严峻——国库空虚,兵力不足,想要守住高阳关,难如登天。
他召集将领们开会,说道:“兄弟们,这次辽圣宗来势汹汹,咱们不仅兵力不足,粮草也很紧张。但高阳关是大宋北方的门户,绝不能丢!就算拼了咱们的性命,也要守住高阳关,保卫大宋!”
周信、王超等人纷纷说道:“将军放心!我们跟您一起,死守高阳关,就算战死,也不会让辽军越过高阳关一步!”
杨延昭点了点头,眼里满是感动。他立刻开始布置防务:加固城墙、挖深护城河、改进“轰天雷”、训练士兵……百姓们得知辽军又要打来,也纷纷主动来帮忙,有的捐粮食,有的捐武器,有的甚至报名参军,想跟宋军一起保卫高阳关。
有个叫王小二的年轻人,才十六岁,非要报名参军。杨延昭看着他瘦弱的身体,说道:“小二,你还太小,打仗太危险,还是回家吧。”
王小二却倔强地说:“杨将军,我不小了!我爹去年被辽军杀了,我要参军,为我爹报仇!就算战死,我也不怕!”
杨延昭看着王小二坚定的眼神,心里很是感动,最终还是答应了他的请求,让他跟着周信,负责传递军情。
在大家的努力下,高阳关的防务渐渐准备好了。杨延昭站在城楼上,看着来来往往忙碌的士兵和百姓,心里暗暗发誓:“爹,弟弟,陛下,百姓们,我杨延昭定不会辜负你们的期望,死守高阳关,不让辽军南下半步!就算拼了我的性命,也要保卫大宋的土地!”
而此时的辽军,已经在边境集结完毕,准备在明年春天,对高阳关发起猛烈的进攻。大宋和契丹之间的又一场大战,即将爆发。杨延昭能否守住高阳关?大宋能否抵挡得住辽军的进攻?北伐的梦想,何时才能实现?
在天波府的祠堂里,佘太君再次对着杨业和杨延玉的牌位祈祷:“老爷,延玉,你们在天有灵,就保佑延昭平安无事,保佑大宋能挡住辽军的进攻,早日收复幽云十六州,为你们报仇雪恨吧!”
月光洒在祠堂里,牌位上的字迹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清晰。杨家将的故事,还在继续;大宋和契丹的战争,也还在继续。这天下的太平,幽云十六州的收复,依旧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却也是支撑着杨延昭、支撑着无数大宋军民前行的希望。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喜欢。
第6章 定州鏖战挫辽锐,六郎带病守家国(公元1004-1005年)[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