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吃饭时,他们尝到用木薯粉做的糕点、用胡椒炖的羊肉,更是赞不绝口:“贺兰的食物比我们的烤肉还好吃!以后我们再也不想打仗了,只想和你们做贸易。”
商会结束后,匈奴和贺兰正式签订了休战通商协议。匈奴的牛羊源源不断地运往贺兰,贺兰的粮食、棉布、瓷器也运往漠北。有一次,匈奴使者带来一匹刚出生的汗血宝马,送给二王子:“大单于说,这匹马是汗血宝马中的良种,送给二王子,愿贺兰和匈奴的友谊像这匹马一样长久。”二王子很高兴,让人把宝马养在城外的牧场,还派了最好的马夫照料。
转眼到了冬天,贺兰下起了第一场雪。棉坊的工匠们早已织好了足够的棉布,家家户户都备好了过冬的棉衣;瓷窑里烧出了一批暖手的瓷炉,阿竹还在瓷炉上绘了雪景图,摆在屋里既暖和又好看;玻璃作坊则做出了玻璃灯罩,罩在油灯外,既能防风,又能让灯光更亮。
这日,瑾潼和二王子正在书房商量明年的商路规划,忽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欢呼。他们走出书房,只见书院的孩子们举着灯笼跑过,灯笼上罩着彩色的玻璃灯罩,在雪夜里映出斑斓的光。“姑娘,王子!”沈先生笑着走过来,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书,“这是我们书院编的《贺兰通商志》,里面记了贺兰和各国的贸易往来、技艺交流,还有百姓的生活变化。等开春了,我们就把书送到中原、江南、安息、罗马,让更多人知道贺兰的故事。”
瑾潼接过书,书页上还带着墨香。她翻开第一页,上面画着贺兰山的轮廓,旁边写着一行字:“贺兰之兴,在风,在人,在天下同心。”她抬头看向二王子,二王子正看着雪夜里的灯笼,眼里满是温柔。“你看,”二王子握住她的手,“我们当初的愿望,正在一点点实现。贺兰的风,不仅吹活了经济,还吹来了和平,吹来了友谊。”
瑾潼点头,心里满是暖意。雪还在下,落在商馆的屋檐上,落在广场的石碑上,落在贺兰山的峰峦上。远处的市集里,还有商户在亮着灯做生意,玻璃灯罩里的灯光透过窗户,映出一张张温暖的笑脸。她知道,贺兰的故事还在继续,这风会带着贺兰的希望,吹向更远的地方,让天下人都知道,在贺兰山脚下,有一个充满生机、和平、友爱的家园。
夜深了,瑾潼和二王子并肩走回房。路过玻璃作坊时,他们看到工匠们还在忙碌,炉火映着他们的身影,玻璃熔炉里的液态玻璃泛着橘红色的光,像极了初升的太阳。瑾潼忽然想起第一次来贺兰时,这里还是一片荒芜,如今却这般热闹。她轻声对二王子说:“明年春天,我们再去一趟安息吧,看看那里的瓷窑建得怎么样了,再把罗马的商路打通。说不定,还能遇到更远地方的商人。”
二王子笑着点头,握紧了她的手:“好,我们一起去。贺兰的路,会越走越宽,贺兰的名字,会传遍天下。”
窗外的雪还在下,风轻轻吹着,带着棉香、瓷韵、茶香和玻璃的清透,吹向了充满希望的新一年。而贺兰的故事,也会在这风中,续写更多温暖而精彩的篇章。
喜欢。
第644章 清风(十三)[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