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51章 风起(五)[2/2页]

江花玉面 江易南生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看到沈先生、周明、阿竹领着一群人候在那里,伊凡穿着兽皮袄,手里举着一串晒干的人参;穆罕默德穿着白色长袍,怀里抱着个装满香料的锦盒;南洋商人则捧着一串珍珠,笑得满脸是褶。阿竹第一个跑过来,拉着瑾潼的手跳着说:“姑娘!你们可回来了!试验田的葡萄苗结了好多果,又大又甜,阿青的师妹们烧的罗马纹样青瓷,被漠北的部落订了五十件!”
     瑾潼跟着他们去试验田,远远就看到一片翠绿的葡萄藤,藤上挂满了紫红色的葡萄,阳光下像一串串玛瑙。王老汉奔过去,摘下一串递给伊凡,“尝尝!这就是去年你说要种的葡萄!”伊凡咬了一口,甜汁顺着嘴角流下来,他抹了抹嘴,大声说:“比西伯利亚的野果甜十倍!下次我要带十车貂皮来换葡萄种,让西伯利亚的部落都种上贺兰的葡萄!”
     穆罕默德拉着瑾潼走到一旁,打开锦盒,里面是胡椒、肉桂、丁香,还有几块晶莹的象牙:“大食的苏丹听说你们从罗马回来了,让我带这些来,说要跟你们订三百匹棉布、两百件青瓷,还要五十串彩色玻璃灯——他说上次看到伊凡带的玻璃灯,夜里点着像星星,大食的宫殿里也要挂!”
     南洋商人也凑过来,把珍珠项链递给瑾潼:“我们这次来带了二十箱香料,还想订些木薯粉,南洋的百姓吃了我们带去的木薯糕点,都吵着要更多呢!”
     傍晚时分,瑾潼和李默站在商馆的顶楼,看着远处的贺兰山。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风一吹,树叶沙沙响,像是在说悄悄话;山下的商队来来往往,驼铃声在暮色里飘得远,市集上的灯笼一盏盏亮起来,暖黄的光映着百姓们的笑脸——有人在买刚出炉的木薯糕点,有人在挑选青瓷碗,还有孩童围着沈先生的学生,听他讲罗马的竞技场故事。
     李默握着瑾潼的手,指尖传来温暖的触感:“你看,我们做到了。当初你说要让贺兰的风刮到罗马,现在不仅刮到了,还带回了罗马的风,带回了大食、南洋、西伯利亚的风。”
     瑾潼望着远处的星空,星星亮得像是落在天上的彩色玻璃珠:“这风还会刮得更远,下次我们要让商队去埃及,去印度,让他们都知道贺兰的棉布有多软,青瓷有多美,木薯有多甜。”她从怀里掏出那袋罗马小麦种子,轻轻撒了几粒在顶楼的花盆里,“明年春天,这里就能长出罗马的小麦,就像罗马的土地上,也能长出贺兰的葡萄。”
     夕阳的余晖把贺兰山染成了金红色,商路上的驼铃声还在回荡,市集上的笑声此起彼伏。瑾潼知道,贺兰的故事还远没结束——这故事里,有老陈织机上的棉布,有阿青窑火里的青瓷,有王老汉田里的葡萄,有伊凡的貂皮、穆罕默德的香料、南洋的珍珠,还有罗马的小麦和大理石。而这所有的一切,都像贺兰山的风一样,带着友谊与希望,吹向更远的地方,吹进更多人的心里。
    喜欢。
  

第651章 风起(五)[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