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6章 虞陆张骆陆吾朱传(五)[1/2页]

白话三国志 诗韵拾梦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陆绩身材高大,学识渊博,天文历法、算术等学问没有不涉猎的。虞翻是年长有声望的人,庞统是荆州有名的贤士,年纪都比陆绩大,却都和他交情很好。孙权掌管政事时,征召他为奏曹掾,因为他为人正直被人忌惮,后来调出京城担任郁林太守,加授偏将军,配给两千名士兵。陆绩不仅腿有残疾,而且一心向往儒雅的生活,担任武将并不是他的志向。即使军务繁忙,他也没有停止着述,创作了《浑天图》,为《易经》和《太玄经》作注,这些着作都流传于世。他预先知道自己的死期,就写下遗言:“汉朝志士吴郡陆绩,幼年学习《诗经》《尚书》,长大后钻研《礼记》《易经》,奉命南征,患病濒危,寿命不长,真是令人悲痛啊!” 又说:“从现在起,六十年后,天下将会车同轨、书同文,可惜我看不到了。” 他三十二岁时去世。长子陆宏,担任会稽南部都尉;次子陆叡,担任长水校尉。
     (陆绩在郁林太守任上生下女儿,名叫郁生,嫁给张温的弟弟张白。姚信的文集中有奏表称赞她说:“我听说唐尧、虞舜时的政治,是推举善人加以教化,表彰品德提拔异能,这是三王首要的治国之道,所以忠臣烈士在朝廷扬名,贤妇贞女在乡里显迹。这都是为了弘扬教化功业,传播清正风气,让有美好品性的人,无论在世还是去世都能显扬;有美德的人,男子女子都能获得荣耀。从前王蠋树立寒松般的气节,齐王为他表彰乡里;义姑建立非凡的操守,鲁侯为她加高家门。我看到已故郁林太守陆绩的女儿郁生,从小就有忠贞独特的品行,年幼就立下坚不可摧的气节,十三岁时嫁给同郡张白。侍奉祖庙三个月,妇礼还没行完,张白就遭遇家祸,在外地去世。郁生高声表明气节,正义之色显露在脸上,面对众多说媒的人,坚决拒绝改嫁,在艰难困苦中侍奉张白的姊妹,历经艰险,意志像霜雪一样纯洁,道义之心比金石还坚定,诚信贯通神明,按礼仪为张白送终,受到乡邻的敬仰。我听说彰显德行要靠行动,显扬行动要靠爵位,如果没有名爵,就不能严格劝勉善行,所以士人有诔文,鲁人记载他的勇敢;杞妇的事迹被记载,齐人哀怜她的悲哭。请求圣朝参考前代教训,上开陛下听闻,下显朝廷厚恩,赐予郁生义姑的称号,来激励青年男女的气节,这样朝廷教化就能畅行,士人女子的观念也会改变。”)
     张温,字惠恕,是吴郡吴县人。他的父亲张允,因为轻财重士,在州郡中有名望,担任孙权的东曹掾,去世后留下美名。张温年轻时就注重节操,容貌出众。孙权听说他的名声,问公卿大臣:“张温当今可以和谁相比?” 大司农刘基说:“可以和全琮同辈。” 太常顾雍说:“刘基不了解他的为人,张温当今无人能比。” 孙权说:“这样的话,张允就像没死一样啊。” 征召张温前来见面,他的言辞应答让在场的人都惊叹不已,孙权改变态度对他更加礼遇。会见结束后,张昭握着他的手说:“老夫的心意,你应当明白。” 任命他为议郎、选曹尚书,又调任太子太傅,很受信任器重。
     张温三十二岁时,以辅义中郎将的身份出使蜀国。孙权对他说:“你本不该远出,只是担心诸葛孔明不了解我和曹氏往来的用意,所以委屈你出行。如果山越部族全部平定,就准备大举进攻曹丕。使者的职责是接受命令而不接受解释。” 张温回答:“我入朝没有心腹之谋,出使没有专对之才,恐怕没有张老那样传播声誉的功劳,也没有子产陈述事务的成效。但诸葛亮见识高明有谋略,必定知道陛下屈伸的深意,加上蒙受朝廷的恩德,我推测他一定不会有疑虑。” 张温到蜀国后,前往宫廷呈上奏章:“从前商高宗在守丧期间使殷朝再度兴盛,周成王年幼却让周朝德行达到太平,功劳覆盖天下,声名传遍四方。现在陛下以聪明的资质,比得上古代圣王,让贤能的大臣总管政务,贤才的光辉闪耀,远近的人都望风归附,没有不依赖的。吴国尽力征战,平定江边,希望和有道的君主统一全国,诚心协力,有如黄河之水不可改变。军务繁忙,使者缺乏,所以我冒着冒昧的羞耻,出使传达友好情谊。陛下

第66章 虞陆张骆陆吾朱传(五)[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