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0章 陆逊传(二)[2/2页]

白话三国志 诗韵拾梦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不服、不肯配合,这像话吗?我虽然是个书生,但也是受主公任命的大都督。主公之所以委屈各位听我指挥,是因为我还有点可取之处,能忍辱负重。现在各位都得各司其职,谁敢再推辞或违抗命令!军法摆在这,可不能违抗!” 后来打败刘备,计策大多出自陆逊,众将这才真正服了他。
     孙权听说这件事后,问陆逊:“你当初怎么不把那些不听指挥的将领上报给我呢?” 陆逊回答:“臣受主公的恩情深重,担任的职务超过了自己的能力。而且这些将领,有的是主公的心腹,有的是能征善战的猛将,有的是立下大功的功臣,都是国家能依靠的、一起成就大事的人。臣虽然无能,但也仰慕蔺相如避让廉颇、寇恂包容贾复的道理,只想把国家大事办好。” 孙权听了大笑,连连称赞他做得对,又加封他为辅国将军,兼任荆州牧,还把他的爵位改成江陵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再说刘备逃到白帝城后,徐盛、潘璋、宋谦等人纷纷上表,说一定能活捉刘备,请求继续进军攻打。孙权拿不定主意,就问陆逊的意见。陆逊和朱然、骆统一致认为,曹丕正在大规模集结兵力,表面上说是帮咱们讨伐刘备,实际上心里藏着坏心思,咱们得赶紧撤军回去防备。果然没过多久,魏军就出兵了,东吴一下子陷入了三面受敌的境地。(《吴录》记载:刘备听说魏军出兵,给陆逊写了封信,挑衅说:“现在魏军已经到了江陵,我准备再领兵东下,将军觉得我能做到吗?” 陆逊回信说:“只怕您的军队刚打败仗,还没恢复元气,现在应该先想着和咱们讲和,弥补自己的损失,没功夫再打仗吧。如果您不掂量掂量,还想凭着残兵剩将远道而来,那可就没地方逃命了。”)
     没过多久,刘备就病死了,他的儿子刘禅继位,诸葛亮执掌蜀汉政权,主动和孙权结盟。之后凡是遇到需要双方协调的大事,孙权总是让陆逊直接跟诸葛亮沟通,还特意刻了一枚自己的印玺放在陆逊那里。孙权每次给刘禅、诸葛亮写信,都会先拿给陆逊看,要是有措辞轻重不合适的地方,就让陆逊修改,改完后盖上印玺直接发出去。
     黄武七年,孙权让鄱阳太守周鲂用诈降计引诱魏国大司马曹休,曹休果然率领大军进入皖城。孙权立刻召见陆逊,授予他黄钺(象征最高军权),任命他为大都督,率军迎战曹休。(陆机为陆逊写的铭文里说:魏国大司马曹休侵犯我国北部边境,朝廷授予陆逊黄钺,让他统领六路大军和宫中禁军,代行王权。主公亲自为他执鞭引路,百官都向他跪拜。《吴书》也记载:授予陆逊黄钺时,吴王孙权亲自手持马鞭迎接他。)
     曹休后来发现自己被骗了,又羞又恼,仗着自己兵马精锐众多,非要和东吴交战。陆逊自己率领中路军,让朱桓、全琮分别统领左右两翼,三路兵马一起进军,果然冲破了曹休的伏兵,把曹军打得四处逃窜。陆逊率军追击,一直追到夹石,斩杀俘获了一万多曹军,缴获的牛马骡驴和战车有一万多辆,曹军的武器物资几乎全被缴获。曹休逃回去后,背上毒疮发作而死。
     各路大军凯旋经过武昌时,孙权让侍从用自己的御盖(帝王专用的伞盖)为陆逊遮阳,还允许他进出宫殿大门时使用帝王规格的仪仗。当时孙权赏赐给陆逊的东西,全是皇宫里最珍贵的宝物,没人能比得上。之后陆逊就返回西陵驻守了。
     黄龙元年,孙权正式称帝,陆逊被任命为上大将军、右都护,成了东吴军事体系里的最高长官之一。这一年,孙权向东巡视都城建业,把太子孙登、其他皇子以及尚书台的九位高官都留在了武昌,特意征召陆逊回来辅佐太子,同时让他掌管荆州和豫章、鄱阳、庐陵三郡的军政事务,总揽全国的军事和国家政务,相当于把大后方的安危全托付给了他。
     当时建昌侯孙虑(孙权的儿子)在自己的府邸厅堂前建了个斗鸭栏,用来养鸭取乐,栏子上还雕了不少精巧的花纹。陆逊看到后,表情严肃地对孙虑说:“君侯您现在正是该多研读儒家经典、提升自身修养的时候,好为将来辅佐国家做准备,建这种玩意儿有什么用呢?” 孙虑听了,当场就下令把斗鸭栏拆了,一点都不敢拖延。
    喜欢。
  

第70章 陆逊传(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