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7章 吴主五子传(二)[1/2页]

白话三国志 诗韵拾梦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以上这些大臣,有的适合在朝廷任职,有的适合担任将帅,他们都熟悉当前事务,明白通晓法令,坚守信用道义,有不可动摇的志向。这些都是陛下像日月照耀一样,选拔安排在臣身边的官员,臣得以和他们共事,详细了解他们的情况,所以冒昧地向陛下陈述。臣又想到现在边境之外忧患很多,战事还没停止,应当激励全军,谋求进取。军队靠士兵组成,士兵靠财物供养,臣私下听说不少郡县荒凉残破,百姓物品凋零匮乏,奸诈动乱的事情不断发生,因此法令越来越繁多,刑罚越来越严厉。臣听说治理国家要听从百姓的意见,法令要随着时代变化,实在应该和将相大臣详细选择合适的时机,广泛采纳众人的建议,放宽刑罚减轻赋税,平均减少劳役,来顺应百姓的期望。
     陆逊对时事忠诚勤勉,挺身而出为国家担忧,在朝廷上正直敢言,有不顾自身利益的气节。诸葛瑾、步骘、朱然、全琮、朱据、吕岱、吾粲、阚泽、严畯、张承、孙怡,都忠诚于国家,通晓治国的根本。可以让他们陈述有利国家的建议,废除繁琐苛刻的政令,爱护培养士兵战马,安抚慰问百姓。五年之后,十年之内,远方的人会回来归附,近处的人会尽力做事,不用打仗流血,天下大事就能平定了。臣听说‘鸟快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会很悲哀;人快要死的时候,说出来的话会很善良,所以楚国的子囊临终前,留下遗言告诫当时的君主,君子认为他忠诚,何况是臣孙登,怎么能不把心里话都说出来呢?希望陛下留意听取采纳,臣就算死了,也像活着一样。”
     孙登去世后,这封奏疏才被孙权看到,孙权更加悲痛,一说起孙登就掉眼泪。这一年是赤乌四年(公元 241 年)。当时谢景担任豫章太守,抑制不住悲伤的心情,放弃官职赶来奔丧,还上奏章弹劾自己擅自离职。孙权说:“你和太子一起共事,和其他官员不一样。” 派宫中使者慰问他,允许他恢复原来的官职,打发他返回豫章郡。朝廷给孙登追封谥号为 “宣太子”。(《吴书》记载:孙登最初葬在句容,设置园邑,按照规定安排人守护,三年后改葬到蒋陵。)
     孙登的儿子孙璠、孙希,都很早就去世了,次子孙英被封为吴侯。五凤元年(公元 254 年),孙英因为大将军孙峻独揽大权,谋划诛杀孙峻,事情败露后自杀,封国被废除。(《吴历》记载:孙和无罪被杀,百姓都心怀愤怒叹息,前司马桓虑趁机召集将领官吏,想一起杀死孙峻拥立孙英,事情败露后,参与者都被杀害,孙英其实并不知情。)
     谢景,字叔发,是南阳郡宛县人。他在豫章郡任职时,治理地方有显着政绩,官吏百姓都称赞他,认为在他之前有顾劭,之后就是谢景了。几年后,谢景在任上去世。
     孙虑,字子智,是孙登的弟弟。他小时候就聪明机敏,有才华技艺,孙权很器重喜爱他。黄武七年(公元 228 年),孙虑被封为建昌侯。两年后,丞相顾雍等人上奏说孙虑天性聪明,才能品行日益精进,和近代汉朝的贤才相比也不逊色,应该进封爵位为王,孙权没有同意。
     过了很久,尚书仆射存上奏说:“帝王兴盛的时候,没有不褒奖尊崇至亲的,来让各位诸侯光彩,所以周朝的鲁国、卫国,在诸侯中享有最高的宠爱,汉高祖封的五个同姓王,在汉朝被分封,都是为了像屏障一样护卫朝廷,作为国家的镇守力量。建昌侯孙虑天性聪明机敏,文武双全,按照古代的制度,应该确定他尊贵的名号。陛下谦逊,没有按照旧例行事,文武百官,心里都感到不安。现在奸邪的贼寇肆意作乱,战事还没停止,能作为心腹和得力助手的,只有皇亲和贤才。臣就和丞相顾雍等人商议,都认为孙虑应该担任镇军大将军,授予他管理一方的重任,来光大国家大业。”
     孙权这才同意,于是授予孙虑符节,允许他开设府署,治理半州。(《吴书》记载孙权下诏说:“当前时局混乱,凶恶奸邪之人肆意作恶,刑罚要有秩序,战事不能停止。因为孙虑品行美好,军事谋略早就显现,一定能为国家辅佐平定大业,所以授予他上将的职位,给予他特别的荣耀,用兵马的势力宠爱他,把管理一方的重任托付给他。对外希望他威震敌寇,平定万里之外的危难,对内希望他安抚远近百姓,

第77章 吴主五子传(二)[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