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休果然完全相信了周鲂,带着十万步兵骑兵,拉着满路的粮草物资,直接往皖城赶来。周鲂也趁机召集人手,跟着陆逊一起从侧面截击曹休。曹休的军队瞬间被打散,被杀、被活捉的有上万人。
其实周鲂刚开始谋划这事的时候,孙权怕计划泄露,特意派了好几批郎官去鄱阳郡,找各种理由盘问周鲂。周鲂趁机跑到郡府门口,当着所有人的面,把自己的头发剪了谢罪(古代剪发是很重的惩罚,代表受了极大的羞辱或认罪)。曹休很快就听说了这事,觉得周鲂肯定是在东吴待不下去了,再也没有怀疑。
仗打赢后,大军凯旋,孙权特意召集众将设宴庆祝。酒喝到兴头上,孙权对周鲂说:“你为了大义剪了头发,帮我办成了这么大的事,你的功劳,一定要写在史书里!” 随后封周鲂为裨将军,赐爵关内侯。(徐众评论说:臣子为国家立功、坚守节操,方法虽然不一样,但各有各的本分。当将领的要冲锋陷阵,就得有必死的决心;守城的要坚守阵地,就得有不放弃的信念,死也要死得有价值,不能随便违背道义。周鲂作为太守,本职是治理百姓,却没等君主下令,就自己决定去诱骗敌人,还剪了头发来博取名声功劳,就算最后成功受赏,也不是君子该做的事。)
后来有个叫董嗣的贼寇头目,靠着险要地势到处抢劫,豫章、临川两个郡都深受其害。(臣松之考证:孙亮太平二年才设立临川郡,这时候还没有临川郡,可能是记载有误。)吾粲、唐咨曾经带了三千兵马去攻打,打了好几个月都没能攻下来。周鲂上奏请求撤兵,让他来想办法。周鲂派了间谍去董嗣那边,教给间谍计策,最后成功引诱并杀了董嗣。董嗣的弟弟又怕又慌,只好跑到武昌向陆逊投降,请求搬到平原地区居住,发誓以后改邪归正。从此这几个郡再也不用为贼寇的事担心了。
周鲂在鄱阳太守任上一共待了十三年,最终在任上去世。他治理地方时,该奖赏的就奖赏,该惩罚的绝不姑息,既用威严震慑不法之徒,又用恩惠安抚百姓,恩威并施,当地百姓对他又敬又服。
周鲂的儿子叫周处,和父亲一样,既有文才又有武略。孙皓天纪年间(公元 277280 年),周处担任东观令(负责管理国家藏书和修史的官职)、无难督(统领禁军 “无难军” 的将领)。(虞预《晋书》记载:西晋灭吴后,周处归顺西晋,被任命为御史中丞。他在任上敢于弹劾违法乱纪的官员,就算对方是权势显赫的豪门贵族,也毫不畏惧。后来齐万年发动叛乱,西晋朝廷任命周处为建威将军,率军西征。当时周处的兵力远少于叛军,寡不敌众,但他在战场上意气风发,奋勇杀敌,完全不顾个人安危,最终战死沙场。朝廷为了表彰他的忠义,追赠他为平西将军。周处的儿子周玘、周札,也都有才能和勇力。东晋建立初期,两人都受到朝廷的重用,担任重要官职。周处的子侄辈也都在朝中或地方担任官职,成了扬州一带的豪门大族。不过周札为人凶狠残暴,生活荒淫放纵,当地百姓深受其害。晋明帝泰宁年间(公元 323326 年),大将军王敦以讨伐周札为名发动兵变,杀了周札,还灭了他的家族。)
再说说钟离牧,他字子干,是会稽郡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是汉朝鲁国相钟离意的第七代孙。(《会稽典录》记载:钟离牧的父亲叫钟离绪,曾任楼船都尉(统领水军的将领);哥哥叫钟离骃,曾任上计吏(负责向朝廷汇报地方财政收支的官员)。钟离骃年轻时,和同郡的谢赞、吴郡的顾谭名气相当,三人被当时人并称。钟离牧小时候说话做事显得有些迟钝木讷,钟离骃却常常对人说:“我弟弟将来肯定比我有出息,你们可别小看他。” 当时的人都不相信钟离骃的话。)
钟离牧年轻时喜欢住在永兴县(今浙江萧山附近),他不贪慕功名,反而亲自下地耕种,开垦了二十多亩稻田。眼看稻子就要成熟了,当地有个百姓却跑来说,这片稻田是他的,还一口咬定钟离牧占了他的地。钟离牧没有争辩,只是平静地说:“我当初看这片地荒着没人种,才开垦
第86章 贺全吕周锺离传(六)[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