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来的,既然是你的,就还给你吧。” 说完就把即将成熟的稻田让给了那个百姓。
永兴县长听说这件事后,立刻把那个冒认稻田的百姓抓起来关进监狱,打算按照法律治他的罪。钟离牧得知后,赶紧跑去县衙为那个百姓求情。县长不解地说:“您这是在效仿东汉的承宫啊,自己做仁义的事(承宫早年曾把自己种的庄稼让给别人,因此闻名)。可我是一县之主,得用法律来约束手下的百姓,怎么能因为您的个人意愿,就违背国家的法令呢?”
钟离牧听了,诚恳地说:“我本来就不是永兴县人,只是因为您待人宽厚,才暂时住在这里。现在就因为几亩稻子,就要杀了这个百姓,我心里实在过意不去,哪还有心思继续留在这儿呢?” 说完就收拾行李,准备返回山阴县。县长见状,赶紧亲自跑去挽留钟离牧,还当场下令释放了那个百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那个百姓又羞愧又害怕,带着妻子儿女,把从钟离牧那里得到的稻谷舂成六十斛米,亲自送到钟离牧家。可钟离牧却紧闭大门,不肯接受。那个百姓没办法,只好把米放在路边,来来往往的人没有一个敢拿走。钟离牧也因为这件事,名声渐渐传开,大家都知道他是个仁厚谦让的君子。(徐众评论说:钟离牧的行为符合品德高尚者的准则。有人问:“像钟离牧这样,被人侵犯了利益却不计较,还反过来帮助侵犯自己的人,做了好事却不占有功劳,别人送还好处还不肯接受,这不就是仁厚谦让吗?” 徐众回答:“这和我听到的‘仁的含义不一样。当年原宪问孔子:‘不骄傲自大、不夸耀功劳、不怨恨别人、不贪图欲望,这样能算仁吗?孔子说:‘能做到这些已经很困难了,但能不能算仁,我就不知道了。孔子还说过:‘憎恨不仁的人,这才是仁的表现。现在那个百姓不劳而获,冒认别人的稻田,是非常不仁的行为,可钟离牧却把稻田让给他,还帮他求情免罪,这是在对不该谦让的人谦让,帮助了不该帮助的人,不是孔子所说的‘憎恨不仁。如果不憎恨不仁的行为,怎么能算仁呢?从前苍梧郡的浇,因为妻子长得漂亮,就把妻子让给了哥哥;尾生因为坚守和别人的约定,洪水来了也不肯离开,最后被淹死;直躬因为喜欢正直,竟然告发自己的父亲偷羊;申鸣因为遵守国法,忠于君主,最终逮捕了自己的父亲。忠诚、守信、正直、谦让,这四种品德都是圣贤所推崇的,可圣贤并不推崇苍梧浇的谦让,因为那不符合谦让的道义;不认可尾生的守信,因为那不是真正的守信;不赞同直躬的正直,因为那不是真正的正直;不赞赏申鸣的忠诚,因为那违背了父子亲情。现在钟离牧被人侵犯却不计较,别人送还好处却不接受,能做到这些确实很困难,但还不能算仁厚谦让。圣贤主张‘以恩德回报恩德,以正直回报怨恨,可钟离牧却想用恩德回报怨恨,这是不对的。如果实在没办法必须选择,该怎么做呢?我还是认同孔子的主张。”)
赤乌五年(公元 242 年),钟离牧从郎中(宫廷侍卫官)升任太子辅义都尉(辅佐太子的官员),后来又调任南海郡(今广东广州附近)太守。(《会稽典录》记载:当时高凉郡(今广东阳江附近)的贼寇头目仍弩等人,到处抢劫百姓,残害官吏,危害一方。钟离牧不顾郡界的限制,率军越境征讨,只用了十天时间,就迫使仍弩等人投降。另外,揭阳县(今广东揭阳附近)的贼寇头目曾夏,聚集了几千人作乱,骚扰地方十多年。朝廷曾悬赏侯爵爵位和一千匹彩绢,招募人去捉拿曾夏,却始终没能成功。钟离牧派人去安抚劝说曾夏,曾夏等人最终放下武器,主动归顺,从此改邪归正,成为守法的百姓。始兴郡太守羊衟给太常滕胤写信说:“钟离子干(钟离牧字子干),我以前对他了解不多,这次在南海郡亲眼看到他治理地方,既能用威严和恩德管理军队,又能清晰地展现智谋和勇力,加上他品行纯洁高尚,有古代君子的风范。” 钟离牧当时的声望和受人敬重的程度,由此可见一斑。他在南海郡担任太守四年,后来因为生病,才辞去官职。)
喜欢。
第86章 贺全吕周锺离传(六)[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