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里那些大臣,大多是靠运气和时机才坐上高官的,您的功劳没人能比,不肯屈居人下也正常。那些职位比您低的人,还因为没得到重用而郁闷,何况是您呢!”
钟离牧听了笑着说:“你说的这些,根本不是我的心思。马援曾经说过,人应该功劳多而赏赐少。我的功劳本来就不够登记在册,朝廷给我的恩宠却已经超过了我该得的,我哪会因为爵位的事不满呢?问题是朝廷对我了解不够深,还有人在朝中说我的坏话,所以我才默默不敢提进攻的计划。要是情况不是这样,我肯定会主动提出进取的计策,来报答朝廷对我的恩德,绝不是只守着自己的地盘就行,我叹气是因为这个啊!”
朱育又说:“朝廷其实已经了解您的才能了,以您的本事,想做什么做不成?我觉得您完全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钟离牧叹了口气说:“武安君白起曾对秦昭王说:‘完成大业不难,得到贤才难;得到贤才不难,任用贤才难;任用贤才不难,信任贤才难。武安君想帮秦昭王吞并六国,可又怕自己献上计策却得不到信任,所以先说出这番话。秦昭王虽然答应了,却没能真正信任他,最后白起眼看要成的大业泡汤了,还被赐死在杜邮。现在朝廷对我的了解,还比不上秦昭王对武安君的了解,而在朝中害我的人,却比范睢(曾进谗言害白起)还过分。
当年大皇帝(孙权)在位时,陆丞相(陆逊)征讨鄱阳,只给了我两千兵马;潘太常征讨武陵,我也只带了三千人。可朝廷当时还议论纷纷,把我扔在前线,让江边其他的督军,不再派兵支援我。我是靠朝廷的威灵才勉强撑过来的,现在哪还敢随便提计划?要是我不看时机、不估量情况,随便向朝廷提建议,最后朝廷真把事交给我,却不给足够的兵力,到头来肯定会打败仗,哪有什么‘想做什么做不成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后来,钟离牧又以中前将军的身份被授予符节,再次兼任武陵太守,最后在任上去世。他家里没有多余的财物,当地的官吏和百姓都很怀念他。他的儿子钟祎继承了爵位,接管了他的兵马。(《会稽典录》记载:钟离牧的次子钟盛,也像父亲一样恭顺谦让,后来担任尚书郎。钟离牧的弟弟钟离徇,也统领兵马担任将领,被任命为偏将军,驻守西陵。他曾经和监军使者唐盛讨论当地的地形地势,说宜城、信陵两地应该作为建平郡的援军据点,如果不先在这两地修筑城池,魏军肯定会先派兵占领。唐盛却认为,施绩、留平都是有智谋的名将,多次在这一带任职,从来没说过要在这两地修城,所以不认同钟离徇的计策。结果半年后,晋国果然派兵修筑了信陵城。
西晋讨伐东吴时,钟离徇担任水军督,在战场上战死。)
评论说:山越人向来喜欢叛乱,难以安定却容易骚动,所以孙权当年没精力抵御外敌,只好对魏国说些谦卑的话,先稳住内部。前面提到的这些大臣,都是能平定内部叛乱、安定国家疆域的人。吕岱清廉恭敬,一心为公;周鲂计谋出众,充满奇思妙想;钟离牧行事符合君子的准则;全琮有治理当世的才能,在当时地位尊贵。不过全琮没能管教好自己的儿子(全寄依附鲁王孙霸,陷害太子孙和),因此受到批评,损害了自己的名声。
喜欢。
第87章 贺全吕周锺离传(七)[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