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蜂窝煤,岂能没有工业化的砖块?
澎湃的蒸汽动力四处宣泄,很快便找到了另一个能大显身手的领域。
建造城市的骨骼和肌体——砖块。
自古以来,制砖便是最古老、最辛苦的行业之一。
“脱坯打墙,活见阎王”这句俗语,道尽了其中艰辛。
取土、和泥、脱坯、晾晒、装窑、烧制……每一步都极度依赖人力,效率低下,且受天气影响较大。
尝试过手工打坯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非常累人的体力活。
近来,海防因渔业、工业而人口激增,扩建屋舍、修筑码头、建造厂坊,无不需砖。
虽然有畜力和大量劳工,可传统的砖窑仍旧供不应求,砖价一路攀升。
很快,在海防城郊,乃至辖区多地,临近优质黏土产区且交通便利之处,一个个蒸汽制砖厂也被建立了起来。
以蒸汽之力,解筑城之需!
高大的烟囱率先拔地而起,紧接着是宽阔的砖坯晾晒场和一座座改良后的环形连续式砖窑。
而厂区的核心,则是一座由重型蒸汽机驱动的砖坯压制车间。
车间内,机声隆隆,蒸汽弥漫,充满了力量感。
巨大的蒸汽机通过天轴和皮带,将动力传递给数台庞大的砖坯压制机。
这机器结构巧妙,核心是一个坚硬的钢制模具腔和一个由蒸汽驱动的巨大冲压活塞。
工人们分工明确,忙碌而有序。
一队壮工负责将筛选好的细腻黏土与适量的煤渣和水初步混合,这样做可以节约材料,增强粘性。
另一队工人则将初步和好的泥料送入压制机上的进料口。
最精彩的便是压制过程。
工人扳动操纵杆,蒸汽动力驱动巨大的料斗将泥料准确填入模具腔中。
紧接着,“轰!”的一声闷响,伴随着大量溢出的白色蒸汽,那巨大的冲压活塞以数十吨的压力缓缓落下,将模具腔中的泥料一步步压实!
这力量是如此巨大而精准,不仅将泥料压得极其密实,更是将砖坯的六个面都压得光滑平整,棱角分明。
随后,模具打开,另一侧的推杆将已成型的砖坯缓缓推出。
一块块方方正正的泥土色砖坯,便这样诞生了。
它们质地均匀,浑然一体,几乎看不到任何气孔,与手工脱坯那种软塌塌、需小心翼翼捧着的泥坯天差地别。
更天差地别的,则是生产效率。一台蒸汽压砖机,半时辰出的砖坯数量,足以媲美几十个熟练工匠一天的劳作。
工人们用木制托板承接这些还带着余温和湿气的机制砖坯,动作熟练地将它们码放到手推车上。
这些砖坯被迅速运往广阔的晾晒场。晾晒场的地面经过硬化处理,砖坯被工人们用“花架”的方式码成一道道长长的、齐胸高的坯埂,远远望去,如同一个硕大的棋盘,整齐划一,蔚为壮观。
由于机制砖坯密度高、强度大,它们
第199章 城市建设新篇章[1/2页]